中石油一口气掏出400亿,买下三座“地下天然气银行”?
中石油一口气掏出400亿,买下了三座巨大的“地下天然气银行”。 这笔钱相当于每天净赚2个多亿,连续赚上半年。 但这三座储气库带来的109.7亿立方米工作气量,将成为国内能源安全的关键屏障。
中国石油在2025年8月26日晚间正式宣布,将通过子公司出资400.16亿元,向母公司中石油集团收购三家储气库公司的全部股权。 这三家标的公司分别是新疆油田储气库公司、相国寺储气库公司和辽河油田储气库公司。
评估报告显示,这三家公司的估值分别为170.66亿元、99.95亿元和129.55亿元。 交易金额完全按照评估价值确定,采用现金交易方式。 收购主体为太湖公司,这是中国石油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太湖公司将与相关合资方共同设立三家新的合资企业,并由太湖公司控股,通过这些新公司完成股权收购。
此次收购的直接效益是新增109.7亿立方米的储气库工作气量。 储气库是天然气产业链中的核心调节设施,能够在用气低谷时储存气体,在用气高峰时释放供应,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中国石油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这笔交易将显著增强公司的储气调峰能力,使其与天然气销售量相匹配。 目前中国石油国内年天然气销量已超过千亿立方米,缺乏足够的调峰能力一直是行业面临的挑战。
这笔交易还将大幅减少中国石油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 根据2024年的数据测算,交易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关联交易金额约46亿元。 这类关联交易的减少,通常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业务独立性。
就在公布收购交易的同时,中国石油还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 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00.99亿元,同比下降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0.07亿元,同比下降5.4%。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原油价格下跌。 上半年中国石油的平均实现原油价格为66.21美元/桶,相比上年同期的77.45美元/桶下降了14.5%。 油气和新能源分部营业收入为4226.67亿元,同比下降6.3%,经营利润856.86亿元,同比下降6.8%。
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部营业收入为5541.70亿元,同比下降12.8%。 该分部实现经营利润110.5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5.73亿元。 销售分部营业收入为11697.51亿元,同比下降7.8%,主要由于贸易收入减少及成品油销售价格下降。
在整体业绩承压的背景下,天然气销售业务却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销售天然气1514.95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9%。 其中国内销售天然气1197.67亿立方米,增长4.2%。
天然气销售分部营业收入达到3109.43亿元,同比增长4.3%。 经营利润186.2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168.05亿元增长10.8%。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天然气销量的增加。
相国寺储气库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地下储气库,新疆油田储气库和辽河储气库则分别是西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调峰设施。 这三座储气库的注入,将直接增强中国石油在关键区域的供气保障能力。
储气库业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夏季用气淡季时进行注气储存,冬季用气高峰时采气供应。这种运作模式能够有效平衡气田生产与市场需求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储气库工作气量占年消费量的比例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石油的这次收购正好契合了这一发展方向。
天然气业务在中国石油的整体战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次收购表明公司正在加强天然气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投入,特别是在储气调峰这一短板领域。
400亿元的收购金额是中国石油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资产收购之一。 这笔投资将立即转化为公司的资产规模扩张,并对未来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产生长期影响。
交易完成后,中国石油将直接拥有这些储气设施,不再需要通过与母公司的关联交易来使用这些资源。 这种结构调整有助于简化业务关系,提高运营效率。
资产评估报告显示,这三家储气库公司拥有完整的资产体系和运营团队。收购包括所有的地下储气库设施、地面处理装置以及相关的管道连接系统。
地下储气库通常由枯竭的气田或油田改造而成,利用地下的天然孔隙空间来储存天然气。 这种储存方式具有容量大、安全性高的特点,是国际上最主要的天然气储存方式。
中国石油目前运营着国内多数的大型储气库,包括大港储气库群、苏桥储气库等。 这次收购将进一步扩大其在该领域的领先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储气库业务虽然需要巨额资本投入,但一旦建成便能提供稳定的收益回报。 调峰气价通常高于常规气价,这保证了储气库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此次交易尚需获得股东大会的批准和相关监管部门的核准。 中国石油表示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推进交易进程,履行必要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