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官媒开大会?结果看完笑出鹅叫……
越南官媒开大会?结果看完笑出鹅叫…
拍照像“摄影入门”、文笔如“尴尬文学”?越南越通社的“宣传水平”让人啼笑皆非
说越南越通社不行,这可不是我们说的,是他们自己“表演”出来的。你见过一种神奇的通讯社,拍个照像刚学会用单反,写篇稿子能尬到让牙酸?更魔幻的是,领导们居然还重视它,亲自站台鼓掌!这鲜明的反差,让人忍不住怀疑越通社的广告是不是比新闻好看?
在最近的越南越通社代表大会上,范明政和梅文政都作为重要领导为其亲自站台。这可不是简单的“友情助阵”,而是把它当回事来支持,足见越通社在越南国家宣传体系中的地位。可,一个自己拍照水平还停留在“高中摄影社团”,编辑能力被网友戏谑为“初级网络写手”的通讯社,真的扛得起这份“信任”吗?
摄影水平记录生活还是捡漏美学?
咱们先说说越通社的拍照水平,怎么看都有点“内味儿”
- 构图玄学,大部分时候要么背景太抢戏,要么主体模糊。某些发布的高层活动新闻照,领导甚至被拍得“头顶留白,脚都没了”——这场面,仿佛连摄影师自己都是路过的。
- 对焦随缘,就跟天桥底下五块钱冲印照片那味儿差不多。要不是活在2023年,都怀疑他们是不是还在用诺基亚时代的像素。
如果你看过他们发布的图片,会产生出一种恍惚这是国家媒体的“严肃传播”,还是网友周六去展会约拍返图?不知为何,越通社的美学总给人一种“我尽力了”的草率感。
文笔风格“严肃新闻”,写出了领导发言小作文?
再来说说文字内容。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官方通讯社,新闻文风居然总像在写某些社交平台上的尬吹文学生拉硬拽,硬造气氛,有时候感觉不仅说服不了他人,反而像在捧哏。
举个例子,他们某次一篇报告中,花了半页纸写活动场景的“热烈氛围”,结果对主题内容却草草带过。这种“不讲重点、只讲气氛”的风格,网友调侃它们更像“朋友圈的小作文”。
更离谱的是,内容偶尔还会暴露对背景信息的掌握不足,比如把国际事件翻译出离谱措辞……这画面,真不知是编辑跑题了,还是本来就没做好功课。
对比全球通讯社,这个差距就有点辣眼睛了
放眼世界范围,路透社、法新社早已成为全球大新闻输出的“风向标”。它们不仅拥有高超的文字水平和视觉艺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准确把控和专业态度。反观越通社,虽然是越南“代表性”媒体,奈何“业务能力”总显得心有余悸。无论是新闻敏感度、专业度,还是整体呈现水平上,差距实在不是一点半点。
有人会说,发展中国家的媒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媒体没法比,这话说得没毛病。但问题是,这差距不是出在资源不足,而是态度欠费。路透法新拼的是专业,而越通社有点像“随手交作业”。与其说条件限制,不如说它们缺乏“卖相意识”。
越通社厉害的地方内部关系很稳
但话又说回来,越通社的“业务能力”尽管被吐槽,它擅长的倒是另一件事稳定内部关系。在越南宣传体系日趋“松绑”的时代,越通社居然靠着“稳字当头”保持住了自己的“独一无二”。大大小小的“孜孜不倦”大会,领导来站台,社长笑盈盈。官僚体系下,这种“懂规矩”的机构,确实活得挺滋润。
彩蛋
越通社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颇具反差感的道理在某些体系下,你的“水平”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会不会“站队”。越通社看似不行,但它抓住了一点谁是大老板。在这样一片笑中带刺的土地上,能活得长久,才是通关秘诀。而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就继续坐等它的新笑料了……希望下次别再用诺基亚“出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