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马家军 “共军怕骑兵” 的狂言,彭德怀一句话硬气回应:重机枪全拉上来!
“共军最畏惧的就是我们的骑兵!”
彭德怀闻讯后,即刻下达命令:“立即将所有重机枪集中部署!”此时,马步芳或许仍在憧憬着一举将我军彻底击败的美景。
马家军,这支根植于深厚历史底蕴的军阀武装,源于马占鳌领兵反清的英勇之举,奠定了其根基。继其子孙承袭并发扬光大,在先辈的基础上不断壮大,最终演变成两股强大的马家军势力。
自马步芳执掌马家军以来,他更是口出狂言,宣称其骑兵队伍坚不可摧。这一切,皆源于他们那强大的自信——凭借众多战马与骑兵的庞大数量。
尤其是这伙马家军成员,他们大多源自青海,自幼便在马背上成长,对战马的习性了如指掌。他们人人皆具备高超的骑术,技艺精湛。
每当骑兵们进行训练,马蹄声沉闷而有力,重重地踏击着地面,似乎整个大地都在随之共振。那战马的嘶吼声更是让人不自觉地紧绷起全身。
然而,仅凭高超的骑术尚不足以满足马步芳对马家军的要求。因此,他下令对这些与马为伴的天赋骑手实施严格的训练,不仅要精于骑术,更需精通射击、刀术等多门技艺。
马步芳立志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马家军。尤为关键的是,这些战马对于马家军而言,堪比第二生命。因此,马步芳对它们的饲养尤为精心,确保每一匹都膘肥体壮,冲锋之际,更增添了一抹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家军的骑兵以战无不胜的传奇在民间流传开来,他们在沙场上的肆意杀戮,亦给红军战士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当年在河西走廊与那伙马家军交锋之际,他们凭借广阔的平原地形优势,对我军造成重创。无数战士在这场西征途中洒尽热血,再未返归故里。
因此,马步芳所率领的马家军愈发残忍,甚至曾在国民党军方会议上狂妄宣称:“我的骑兵,即便面对共军,任何来犯之敌都需避其锋芒!”
此刻,马步芳依然满怀信心,坚信他的“无敌骑兵”必将再度击败彭德怀所率领的部队。
1949年,面对胡宗南与马鸿逵的持续压迫,彭德怀果断调整策略,决定摒弃原有的阻胡歼马作战方案。他采纳了先诱敌深入的战略,旨在通过调动四个野战兵团,与国民党军展开一场决定性的生死之战。
在陕中战事愈发紧张之际,彭德怀指挥下的181师肩负重任,挺身而出,急速赶往咸阳,迅速占领战略阵地,并加紧构筑防御工事,誓死抵御来犯之敌。
在此之前,彭德怀曾言:“西北之‘二马’,尚未受我重创,却妄自尊大,误以为红军曾尝其败,骄纵无度,气焰熏天,现已直扑咸阳而来。”
“此次,我们还将遭遇一位新的对手——马步芳麾下的军队。”
“此外,还需留意,马步芳的部队深受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与影响,行为举止颇为剽悍,务必保持警惕。”
彭德怀闻言,即刻下达严令:“攻击骑兵,首要任务是击倒马匹,同时立即将重机枪部署到位!”
彭老总确实独具慧眼,面对那群马家军,他们挑战我军时气势如虹,仿佛世间唯我独尊,战场上的凶猛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战斗伊始,便遭遇了马继援的部队。为图速战,该部强行突破宁夏兵团设在礼泉的防御阵地,直指咸阳。敌军率先对181师两侧的防御阵地发起了猛攻。
马家军挥舞着长刀,勇猛地冲向战场。我军早已严阵以待,迅速举起在太原战役中缴获的自动武器,对准敌军猛烈射击。一时间,骑兵纷纷倒地,直至夜幕降临,马家军才被迫撤退。
在首场交锋中,我军士气如虹,原先那笼罩在马家军骑兵身上的神秘面纱已然被揭开,他们并非不可战胜之师。
接获战报,敌军的第82军即将兵临咸阳城下,明日一场激战在即。全军上下已严阵以待,为明日之恶战做好了充分准备。
午后时分,马家军便在炮火的掩护下,对我181师阵地展开了全方位的攻势。果然不愧是马家军中的精锐之师,其攻势之猛烈,令人惊叹。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战士们口中还不断地呼喊着:“天门开,天门开,天门开了,直达九霄!”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我军耐心等待敌骑兵进入我方有效射程,随即集中火力进行猛烈打击。重机枪、步枪、山炮齐声轰鸣,敌军被打得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尤其随着战士们对马家军骑兵特性的深入了解,他们特意构筑了三道严密的防线。
首道防线由曾缴获的日本长刀的战士把守,紧随其后的是装备了冲锋枪的第二道防线,而第三道防线则配备了重型机枪。
当马家军逼近之际,战士们迅捷地掷出手中手榴弹,随即在浓烟滚滚中奋勇向前,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马家军的刀较短,相较之下,我方的长刀在交锋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随后,重机枪的猛烈扫射将敌军战马成片击倒,令他们措手不及。即便如此,马家军依旧顽强拼搏,显示出其强大的战斗力。然而,即便是勇猛如他们,也难以抵挡机枪的连续射击。不久,他们便败下阵来。
马步芳所引以为豪的骑兵队伍,在我军面前瞬间溃散。看来,他再也无法狂傲自大了。彭老总运用重机枪对付骑兵的这一策略,堪称一绝,实为妙计。
在马家军匆忙撤退之际,我军把握住部队擅长近战与夜战的独特优势,于夜幕低垂之后,果断发起反击。各部队携带着弹药与机枪,对残余敌军发起了全面攻击。
经过一番激战直至曙光初现,181师成功收复了所有失地,马家军遭受重创,溃不成军,仓皇逃窜。曾盛气凌人的马家军骑兵,来时气焰嚣张,去时却比任何人都显得狼狈不堪。
此役一役,马家军骑兵的辉煌已告终结,昔日的神速战骑不再,重机枪的威力无与伦比,马步芳恐怕再难展露笑颜。
昔日的“青海王”马步芳,终沦为彭德怀将军麾下的败将,这话不禁让人感叹,彭大将军果然名不虚传。
实则,马家军之所以能横扫一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形与骑兵的显著优势。当初在河西走廊,我军远征万里,且在敌军熟悉的战地上展开战斗,这才使得他们得以占据先机。
如今再战,马家军已非我方对手。咸阳一役,马家军损失数千之众,其气势几乎尽丧,昔日那股猖狂之态已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