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信号:九成五国际声音转变!以色列为何变成“孤立无援”?
军事行动突破国际法底线
加沙地带的卫生部门数据显示,两年里以色列造成了6.5万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其中小孩占了31%。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报告直接点名,以色列军队“系统性破坏民用设施”,这已经构成了战争罪。到了9月15日,欧盟因为人权问题,头一次启动了《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的暂停程序,结果让以色列丢掉了价值数十亿欧元的贸易优惠。更让以色列头疼的是,“E1区”定居点的建设计划,明显违背了联合国安理会第2334号决议。要是这个计划真推开,巴勒斯坦领土的地理连续就会断开,把“两国方案”给废了。阿联酋外交部对此亮出了严厉的警告:“这事儿彻底触碰了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底线,根本没商量的余地。”
盟友体系出现结构性裂痕
美国虽然在联合国安理会用四次否决权护着以色列,可欧洲盟友却纷纷倒戈,暴露出西方内部裂痕。9月1号,西班牙率先对以色列搞武器禁运,顺带取消了那笔8.25亿美元的无人机订单;到了9月10号,马克龙宣布法国打算在9月22日承认巴勒斯坦国;德国则暂停供给“铁穹”防空系统零件,外长还写了文章批评以色列;英国首相斯塔默则顶着特朗普的压力,推进承认巴勒斯坦的步骤。这拨盟友的大跳槽,其实背后都是利益盘算。德国30%的天然气靠中东,法国得缓和国内60万阿拉伯裔抗议,西班牙也躲不过那50万反战群众。当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了威胁,“价值观联盟”瞬间崩盘。
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觉醒”与联合反制
和欧洲伙伴那种慢慢来、逐步反击的风格不一样,阿拉伯国家这边玩得更猛,搞得中东战略格局都要重新洗牌,围堵以色列的架势更明显。军事上,埃及9月8号提议搭建个“阿拉伯版北约”,想把好几个国家的军力捏合起来,专门对付以色列的动作;经济面,沙特掐断了400亿美元的科技合作;外交这块,9月12号,57个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敲定了《对以制裁联合方案》。这意味着,美国把持的中东大局基本玩完了,那个“以色列-阿拉伯反伊朗联盟”根基散了。阿联酋、卡塔尔等国也断了和以色列的联系,能看出来,阿拉伯国家正自己团结起来,抢着当地区老大,这股风头已经停不下来了。
美国双标政策引发信任危机
9月18号,联合国安理会就加沙停火决议投票,14个国家投赞成票,唯独美国投了反对票,这场面把美国外交的双标演得明明白白。特朗普政府表面上一把支持以色列,背后却遭遇多重麻烦。那个以以色列为核心,拉拢阿拉伯国家堵伊朗的战略,因为以色列的激烈举动彻底崩盘。国内方面,10万民众上街抗议,喊着“停止对以军售”;民主党的18位议员联署提案,呼吁承认巴勒斯坦国;连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也开始动摇,担心以色列被认定为“战争罪犯”,居然暂停了F-35战机的交付。这连串变故让美国的国际形象跌得更惨。
一句话道尽了以色列被孤立的本质,这也反映出多极化在加快,单极霸权慢慢走向终点。俄罗斯和西方在东欧长期对峙,中国推动沙特和伊朗和解重塑中东棋局时,以色列却还死抱着“以暴制暴”的老一套。它财政部长那“战后开发加沙房地产”的主意,更是让国际社会气得不轻。甭管国际法准则、民族自决权啥的,被踢到一边迟早得遭报应。要是以色列继续扩张定居点、搞无差别军事打击、撇开“两国方案”,未来肯定有更多国家站出来制裁它,它在中东的立足点也会越来越窄。中东的变化是不可逆的,想要摆脱“孤家寡人”的局面,唯有回头走国际法路线,重新开启跟巴勒斯坦平等谈判。问题是,这次它会选对路吗?
声明:这篇文章出自“秦安战略智库”核心成员矮信体之手,属于平台原创。希望大家能团结一心,抵挡霸权行径,一起走向更加光明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