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L09亮相东南海域,轻装机动,两栖作战能力获关注
火力新秀崛起:ZLL09自行榴弹炮,轻装猛兽到底能搅动多大的国际风云?
6月中旬,中国海军陆战队全新装备ZLL09自行榴弹炮首次在东南海域跨岛实兵演练亮相,以远程精准支援、两栖突击“连发带头”,引发全球军事圈刷屏讨论。“这家伙,和德国、法国、美国同类型的炮比,真的是不一样!”
先说一句,“轻量化无线头,全域打击”这种标签没白贴。ZLL09这款炮,底子就是ZBL-08步兵战车,8×8轮子一脚油下去,时速上百公里不是事。21吨重,跟那些动辄三四十吨的大家伙比起来,小巧灵活了不是一点半点。动力直接安排涡轮增压,皮实又耐造,冲到前线速度一流。别的炮那种“只能陆地打”的短板,在ZLL09这不是事——它有自己的“游泳圈”:水上自带螺旋桨,能划拉着飘过去,航速还能跑8到10公里每小时,真的是哪儿有事去哪儿,登陆都不需要码头,你以为在看战地游戏?
讲到火力,是不是就弱了?其实不然。“经典122毫米口径”,但管子做长了,达到了40倍径,出口初速拉满。而且弹种非常丰富,底凹弹直接打到27公里,火箭增程弹能把距离一口气拉到37公里。还可以发射激光制导炮弹,数据说圆概率误差不到10米,有点像是“瞄着点按门锁”,精准到飞起。射速能干到每分钟6发,持续打4发,弹药还能带40发——有自动装填就是方便。
防护咋样?前脸扎实,钢铁+陶瓷双拼。装甲相当于150毫米厚,子弹破片根本不怕,炮塔还有烟幕弹配上激光告警,万一遇上“找茬炮弹”能亮诱饵,地雷也能抗住8公斤的爆炸。别小瞧这个轮子炮,底盘防地雷设计加持,移动安全性有了质变。
再提信息化,ZLL09比肩主流欧洲炮车。数字火控,炮手瞄得准、打得快。全景瞄镜,360度无死角,GPS北斗双模定位,随时连线无人机和侦察车,秒同步目标数据。夜战、恶劣天气都不耽误,用热成像仪火力覆盖。关键是,它能接收卫星制导炮弹的远程坐标,闭环打击时间提速到2分钟,“链路互通”的战场整合毫无压力。
来个国际对比:德国RCH-155、法国凯撒、美军M109A7跟它站一排,表面看ZLL09口径稍小,但轻量化和两栖作战直接碾压。德国RCH-155管子更长,射程能干到54公里,防护也更厚;法国凯撒是速度机器、射速能12发/分钟,但没法游水;美军M109A7纯硬核,装甲、火力大,履带太笨重,公路时速只有一半。ZLL09上路能跑100公里每小时,浮水直接跨岛。而且维护省钱,弹药便宜一半,有点像“既能冲又能省”,适合大批量装备。
中国官方数据很直白:ZLL09不只为海军陆战队设计,战略意图就是“快速反应能力打包出售”。21吨出头的体格,能被运输机、船坞登陆舰随时甩到热点岛礁,哪怕对面突然出状况,也能两小时内从大陆飞到前线,现场火力支援,一点不拖延。“两栖跨岛+信息协同+轻量化”,这套打法,眼下在全球范围几乎没对手。
还有一个被大家忽视的点就是“持续升级潜力”。ZLL09弹药体系很强,官方暗示未来可以推到50公里射程,人工智能火控会登陆,主动防护系统也能加。意思是说,这不是一个定型产品,而是个“进化型选手”,适应范围无限上升。维护成本也低,轮式底盘年均花费只有履带炮的三分之一——采购、使用门槛极低,东南亚和非洲这些国家的军火市场都在打听。
现在全球局势紧绷,“远程火力随时到家”,加上快速投送,无论是岛礁争议区、复杂地形,还是城市巷战、边境摩擦,都能看到ZLL09的影子。有人拿它和“大块头”比,说ZLL09防护弱、威力有限。但真到实战,谁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为前线步兵撑起一层火力网,谁就能抢到主动权。
其实,现代战争已经变了。单靠大炮“开轰”不是万能,快速机动、协同信息才是王道。而ZLL09式样的轮式自行榴弹炮直接让远程支援变得像“共享打车”一样简单灵活。难怪不少军迷调侃,“这是世界首款兼具SUV性能和炮车火力的神器”。
未来,会不会出一款自动导航、炮手一边刷短视频一边轰击的智能榴弹炮?谁也说不准,但ZLL09把“轻量化+智能+两栖”这条路走通了,为中国多域联合作战勾勒出了新范本。
要说军事装备进化的未来,ZLL09带来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炮王对决”,而是让火力支援变得像高铁换乘那样快速、高效,几乎不给对方喘息空间。各国军队会怎么应对这种新形态的竞争?是否会出现全球“榴弹炮装备风潮”?值得大家持续关注和深度讨论。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