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东风5C“吓人”!若打到美国,会是什么样?
“华盛顿凌晨三点还在刷手机,结果刷出一枚东风-5C,直接吓得把咖啡泼在西装上。”
9月3号阅兵镜头扫过那辆灰绿拖车时,直播弹幕瞬间爆炸,因为懂行的都认出来,拖盘上躺着的是升级版的老五位——东风-5C。它外观和老东风-5差不多,可军迷一眼看穿弹体加粗了,多出来的那截就是给分导式弹头住的“集体宿舍”。官方没报数据,但外媒根据弹径直接推算:射程保底两万公里,等于在北京点火就能打卡地球任意角落,不用像潜艇还得开到大洋深处。
多弹头才是真的狠活儿。老东风-5只能背一个三百万吨当量大弹头,现在5C直接拆成N个小单间,每间都能自己设导航、自己挑目标。美媒自己上台子算过,假如一次放出去,纽约、华盛顿、洛杉矶能同时收到“快递”。更骚的是,这些弹头在太空里还会玩变轨,先集体翻个筋斗,再各自散开,像下课铃一响冲向食堂的高中生,拦都拦不住。
美国导弹防御局去年给国会的报告写得挺老实:陆基中段、萨德、爱国者三层网看着挺唬人,可面对饱和分导加诱饵组合,成功率低到不好意思公开。最尴尬的是分不出真假,东风-5C会在半路撒出几组诱饵,气球、金属箔片一起上,雷达屏幕直接变烟花秀,指挥官只能猜哪个是真身,猜错一次就是一座城市蒸发。
更让对面睡不着的是,这玩意儿已经值班,不是PPT。导弹部队的微博配图里,发射井井盖是开启状态,配文“夜里也亮着灯”,被解读为实战部署。这意味着它随时能听令点火,不用像某些新型号还得先“预热”几个小时。老平台换新心脏,省钱又省时间,军迷评论“40年陈酿 suddenly 加熊血”,一句话把威慑力说到点上。
假如最坏情况发生,模拟数据并不好看。美联邦应急署内部演练结论是:单枚核弹头在曼哈顿上空四百公里爆燃,瞬间火球能把中央公园烧成玻璃湖,冲击波冲到纽瓦克,放射性尘埃顺着季风覆盖新英格兰。百万人当场蒸发,后续医疗缺口以十万张床位计,电网一断,连抽水马桶都罢工,华尔街服务器泡水,全球市场直接跳水,谁都别想好。
有人抬杠“常规弹头也行吧”。行,但效果天差地别。用常规高爆战斗部,砸掉胡佛水坝、炸断加州电网主节点,照样能让拉斯维加斯一夜变黑,赌桌全部停摆。现代城市像串连的灯泡,一颗线头断了,整条街都灭,跟核弹比只是少了辐射尘,可经济杀伤一样疼。供应链网络最怕节点同时掉线,东风-5C的一次多点配送完美卡死这个bug。
西方智库最怕的其实是“吓住国会的账本”。他们算过,如果美国想升级拦截网到理论上“能扛”东风-5C齐射,至少要再烧两千亿美元,还得十年工期。众议院老爷一听就头大,刚砍了医保预算,再去加税搞反导?选民能把电话打爆。于是媒体只能反复用“恐怖”这个词吓唬民众,顺带给军火商带点货,循环蹭热点。
中国对外的口风始终没变:不首先使用,不欺负弱小,研发是为了别人别动手。可越这么说,对面越心虚,因为“二次反击”现在能直接掀桌子。海基的巨浪、陆基的东风、天空的北斗中继,一条链路全齐活,打出去就收不回来。大国之间最怕的不是摊牌,而是不知道对方底线在哪,东风-5C把底线写得明明白白:你敢先动,我就敢全屋拆迁。
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让军备竞赛再升级?大概率不会。冷战经验摆在那,双方弹头数目一旦够把对方城市洗一遍,再多造就是亏钱。五角大楼自己报告也承认,中国保持“够用就行”的库存,不跟美国比堆数量,而是比生存率和突防率,东风-5C正是这种思路的产物:少而精,一次齐射就让对手算不过账,从而乖乖坐回谈判桌。
夜深刷手机,再看那张发射井照片,井盖缝隙里透出微光,像提醒世界——别乱伸手,真家伙就在灯下守着。威慑这玩意儿,最好的结果是一辈子用不上,可你又得让对手相信一旦需要,它能立即掀屋顶。东风-5C把这份“立即”写进值班表,把“掀屋顶”刻进射程圈,剩下的就是政治家的算术题。
写到这里,突然想问:当核按钮变成手机锁屏里的一个图标,世界到底是更安全,还是更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