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爱人》看点!胡彦斌点破车崇健抢单真相,足见他看人眼光独到!
历经五季的播出,《再见爱人》终于开始探讨嘉宾们在金钱和消费方面的观念了。
即便交流得并不深入,然而从这些“金钱人格标签”里,仍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对伴侣的实际看法以及两人彼此的了解状况。
节目组准备了一些和金钱有关的标签,每位嘉宾要为自己的伴侣选三个标签,要是觉得现有的标签和伴侣不匹配,也能够自行填写。
填写完毕后,要是伴侣认同这个标签,就予以保留;倘若不认同,双方能够阐明情况并展开讨论,再通过全体投票来判定是否保留该标签。
让我们先瞧瞧嘉宾们都拿到了什么标签。
梁淞:节约持家的省钱达人、家中财政的掌管者、朋友圈里的应急资金源。
何美延:节约省钱达人、支出超过收入、盲目跟风消费
李施嬅:头脑理智的计算机、朋友圈里的资金供给者、短视频平台的购物达人。
车崇健:节约省钱达人、精打细算却花高额费用之人、面子营造师。
邓莎:奉行及时行乐,支出远超收入,对理财一窍不通。
仅从这些标签便能察觉到,在五位嘉宾当中,邓莎实际上是经济方面压力最小的一位。
毋庸置疑,这些标签皆是路行赋予邓莎的,至于她是否认同,尚未可知。不过,想必在婚后的这些岁月里,路行应当为邓莎提供了丰裕的物质生活。
然而,由于讨论的片段都被剪掉了,便不再过多剖析了,实际上还挺好奇邓莎给路行贴了些什么。
除去邓莎,其余两对均存在一些值得深入探究的方面。
梁淞与何美延的标签大体上体现了他们家庭的财务情形。
梁淞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因此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何美延是全职太太,支出自然多于收入。
在演艺圈,这对夫妻的收入并非很高,而且家中人口较多,故而,他们的消费都较为节省。
梁淞作为一名说唱歌手,十分在意自己的面子,总爱宣称自己非常重情义,所以,他成为“朋友圈里有求必应的资助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何美延提出抗议后,“跟风购物”这一标签被作废,也就没什么更多可讲的了。
在这一组当中,最为关键的标签实则为“财政大权的掌控者”以及“支出超出收入”。
事实上,公正地讲,从整体情况而言,梁淞的表现算不上糟糕。
考虑到何美延远嫁他乡,需要安全感,他将自己所赚的钱直接分出一半给她。此外,他还专门为她挣了一大笔钱,避免她每月陷入伸手要钱的尴尬境地。
然而,梁淞在潜意识当中仍旧会认为自己是给予者。所以,两人发生争吵时,他会直接挑何美延的痛点,质问她那些钱都花在了何处。
在梁淞看来,他已经给你转了不少钱,怎么这么快就花完了,所以只是顺口问了一句,并非真要逐笔核对账单。
然而,对于尚无收入的何美延而言,的确会产生未获信任与尊重之感。况且,这些钱并非何美延个人的零花钱,而是用于承担整个家庭的各项开支。唯有真正操持过家庭开销的人,才清楚钱是多么容易就花完了。
梁淞或许会认为何美延过于敏感,然而这种敏感并非毫无缘由,是应当予以呵护的。
虽说当下都在倡导认可全职太太、全职妈妈的价值,然而长久以来形成的固有认知难以在短期内消除。
部分人在平常状态下会认可妻子的付出,然而在潜意识层面,仍认为唯有赚取实实在在的钱财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亦或是觉得赚钱的价值要高于照料家庭的价值。一旦产生矛盾,操持和照料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就极易被忽视。
故而,不论男性亦或是女性,最好能够凭借自身能力去赚取钱财,无论数额多寡,多少赚一点总是不错的,至少在发生争吵时会更有自信。
诚然,在一个家庭当中,要是多数时候赚钱的那一方能够认同操持家庭事务一方的价值,仅仅是偶尔在争吵时说些气话,其实也没必要太过计较,还是得就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
李施嬅与车崇健这二人,李施嬅的消费观念较为正常。
然而,车崇健对这些标签的认知存在偏差,例如,他将李施嬅善待家人朋友、时常购置礼物的行为称作“朋友圈提款机”。
与此同时,他对李施嬅的消费喜好也一无所知,看见她接收快递,便认定她是“短视频购物达人”,可实际上,人家仅仅是进行常规购物罢了。
李施嬅为车崇健所贴的标签更为精确,并且,这三个标签看似相互冲突,实际上却完整呈现了车崇健的双重性格。
所谓“面子工程师”,说的是车崇健不论何种情况,只要和他人一同用餐,必定会去结账。就算朋友事先表示要请客,他也会争着付款。
即便其他人已经把账结了,他依旧会让收银员把钱退还,由他来结账。这是什么张维伊行为。
车崇健作出解释,称这是父亲传给他的人生准则,务必要严格遵照执行。
然而事实上,这类行为,除去李施嬅所讲的爱面子之外,其本质仍是以自我为核心,甚至能称作是自恋。
对于这一点,胡彦斌看得十分明白:始终负责结账意味着他心里装不下其他人。就像朋友某天请大家吃饭,肯定有其缘由,肯定是想体会付出所带来的愉悦感,可要是你把账结了,实际上就是违背了这位朋友的心意。
的确,始终不接受他人付款,表面上显得豪爽,实际上也是对朋友的一种不敬重。
车崇健搞的是面子工程,还有另外一个标签可以印证。
在和他人一同用餐时,他付账极为豪爽,然而当面对李施嬅时,却摇身一变成为了“省钱小能手”。
两人外出旅行,李施嬅希望入住条件更好的酒店,可他对此并不乐意;李施嬅想要去高档餐厅就餐,他同样认为花费过高,不愿在这方面花钱。
车崇健偏偏又爱抢着付账,这让李施嬅即便想吃些品质好的食物,心里也会有负担,毕竟她清楚车崇健会为此心里不痛快。
即便去了,他依旧会对价格表示不满,这使得李施嬅没办法舒心地品尝美食,后来李施嬅索性不再和车崇健前往高档餐厅用餐。
让李施嬅感到不满的另外一点是,一旦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他就会毫不吝啬地掏钱购买。
针对这两方面,叨姐认为,既然二人尚未结婚,车崇健花属于自己的钱去购置心仪之物,无论是否存在浪费情况,都没什么可指责的。
每个人对“贵”和“是否值得”的感受各不相同,不能认为嫌弃高档餐厅价格高就是错误的消费观念。
然而,倘若两个人打算共同生活,消费观念存在差异会让人倍感煎熬,毕竟这表明总有一方得做出让步。偶尔为之尚可接受,可要是一辈子都得妥协,那实在是难于登天。
故而,两人的消费观念是否契合,同样应当作为判断彼此是否适合步入婚姻殿堂的关键要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施嬅和车崇健确实方方面面都不匹配。
能这样相处八年还没分开,简直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