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英国的惊人政策?900名难民被塞入军营,民众的愤怒难平恐爆发分裂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英国的惊人政策?900名难民被塞入军营,民众的愤怒难平恐爆发分裂

当英国政府宣布将900名难民塞进两个废弃军事基地时,纳税人的账单上赫然写着153亿英镑。 一边是伦敦街头万人抗议的熊熊怒火,另一边是内政部高达153亿英镑的天价住宿合同。 军营大门紧闭,而社会的裂痕却越撕越开。

政策的急转弯

2024年7月,工党首相斯塔默上台后,立刻废除了保守党备受争议的“卢旺达计划”。 他宣称要结束“不公平的移民制度”,但取而代之的是更紧迫的举措:一年内关闭所有庇护酒店。 为此,政府选中了苏格兰因弗内斯的卡梅伦军营和英格兰的克劳伯勒陆军训练营,计划首批安置约900名男性寻求庇护者。

这一决定被包装成“解决财政烂账”的良方。 此前,英国每年为安置难民花费约13亿英镑在酒店上,纳税人每晚为每位难民支付145英镑。 然而,酒店政策两头不讨好:难民抱怨空间拥挤如“监狱”,居民则因公共资源被挤占而愤怒。 2024年8月,南约克郡的罗瑟勒姆甚至爆发骚乱,抗议者砸毁收容酒店的窗户,高呼“把他们送回家”。

军营计划看似能省钱,但细节透露出新的隐患。 国防部长卢克·波拉德承认,改造老旧基地存在“差异化成本”,费用由内政部承担。 政府甚至考虑采用每6-8周就能建成的预制房屋,但投入金额未公开。 关闭酒店是否真能省钱? 议会特别委员会曾尖锐指出,现行系统已是“失败、混乱且成本高昂”的泥潭。

153亿英镑的账单与民意的崩塌

民众的耐心被数字压垮。 庇护住宿预算从2019年的45亿英镑飙升至2025年的153亿英镑,六年翻了三倍。 与此同时,难民数量持续上涨:2025年乘小船抵达者达1.65万人,同比激增45%。 而庇护系统积压的未处理申请高达7.8万起,许多人等待审批超过一年。

民意在压力下逆转。 YouGov最新数据显示,71%的英国人认为移民“过多”,这一比例创下2019年以来新高。 讽刺的是,俄乌战争初期,75%的民众曾支持收容难民。 转变源于现实冲击:通胀压力下,政府承诺的难民补助难以为继,医疗和教育资源日趋紧张。 2025年北爱尔兰的暴力骚乱中,反移民抗议者点燃房屋,高喊“英国已满”。 政府将事件定性为“种族主义”,但地方议员反驳:这是政策失能后的社会情绪总爆发。

军营背后的政治算计与双重标准

斯塔默政府的军营计划被视为一场“政治表演”。 内政大臣马哈茂德宣称要在数周内清空酒店,并改革《人权法》中难民常引用的“家庭生活权”条款。 然而,工党在野时曾猛烈批评保守党的类似方案,上台后却重拾旧工具。 这种转向被媒体称为“切割政治”,用强硬姿态将财政烂账归咎于前任。

2022年,英国对乌克兰难民敞开怀抱,承诺接收“无上限”,却将来自中东或非洲的寻求庇护者称为“非法移民”。联合国难民署批评这种区别对待“削弱了国际人权标准”。 类似的双标也体现在卢旺达计划中:约翰逊政府曾试图将难民“外包”至非洲,但欧洲人权法院以“不可挽回的伤害”为由叫停包机。 如今,尽管计划被废,苏纳克政府仍坚持上诉,称“英国同情心无限,但能力有限”。

军营围墙内的风暴

军营选址激化了地方矛盾。 在苏格兰因弗内斯,政府担忧900名单身男性的涌入会压垮本已紧张的医疗系统。 东萨塞克斯郡的居民在社区论坛上抗议,指责开放式设计的军营将成为治安隐患。 一位自由民主党议员直言:“难民被塞进军营,但问题被扫进了地毯下。 ”

难民自身的困境同样触目惊心。 申请期间,他们被禁止工作;获批后仅28天内需搬离住所,导致大量人流落街头。 伦敦梅费尔区的公园内,奢侈品店橱窗旁支起难民帐篷,垃圾堆积如山。 数据显示,英国难民失业率是本地人的四倍,收入仅一半。 这种生存压力与排斥感交织,成为社会对立的燃料。

当斯塔默政府将难民从酒店挪进军营,英国社会的分裂正从街头抗议蔓延至立法核心。 一个争议始终悬而未决:当难民的帐篷与富豪的豪宅仅一街之隔,人道主义的底线究竟该由谁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