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的?C939设计研发开始了?
C939设计研发开始了?
一则中国商飞开始着手设计C939远程宽体飞机的消息在坊间不胫而走。经查,该消息是香港《南华早报》5月13日晚发出的独家新闻(Exclusive),且新闻只有“在C919获成功后,中国开始设计新型C939喷气机”一句话。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商飞已完成了C919窄体客机的研发,并开始批量生产,交付东航的6架C919已投入商业运营。继俄罗斯退出后,CR929已变成中国“单挑”的C929,该型宽体客机的研发正在进行中,且预计在2030年可实现首飞。C919对标美国波音737和欧盟空客320客机,而C929则对标波音787和空客330。
C919对标波音737和空客320
据目前透露的信息表明,C939不同于C919和C929,可谓“更上一层楼”。与12000公里航程和座级280座的C929飞机相较,C939航程可达16500公里,座位数预计在370到420之间。C939机长达75米,翼展达75.7米,双发配置,最大起飞重量超320吨。这些数据显示了C939作为一款洲际客机,旨在提供长途航行的舒适性和效率。C939将对标波音777和空客350。还有一种说法,即C939将采用4发配置,对标波音747和空客380。有好事者还为中国商飞绘制了一张飞机家族图,且图中显示的C939为4发配置方案。更有甚者,连C939飞机的发动机也选好了,那就是国产长江3000(CJ3000)发动机。
尽管坊间关于C939的传闻已沸沸扬扬,但中国商飞对此却从未有过任何官宣。面对这些传闻,不少人对此坚信不疑,也有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此传闻不过是一条“乌龙新闻”而已。
那么C939这个项目真实存在吗?
若存在,中国商飞是否已启动了该项目的设计和研发呢?
答案如下:
一、C939这个项目并未真实存在
发布这一消息的《南华早报》为中国香港一家英文媒体,此消息发布背景为,2024年6月1日东航使用C919大飞机,执飞香港-上海包机航班,承运从香港前往上海参加“沪港同心”交流活动的香港大学生,这也是C919首次境外商业飞行。
《南华早报》
尽管据《南华早报》披露“中国正在研发C939”的消息来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商飞内部人士,但不过是借C919首次境外商业飞行之际进行的一次新闻炒作而已,以博更多受众眼球,获取更多点击量。
当然并不排除中国航空业及中国商飞对更大级别洲际客机曾做过的一些远景设想和规划的可能,但这与“正在研发C939”的说法大相径庭。换言之,此说法既不严谨,也缺乏专业性。中国商飞不可能仅凭这些设想和规划就启动研发C939项目。
另外,即使仅是一个想法或憧憬,打出C939这一名号亦为时过早。或许当这个项目真正问世时,显现在人们面前却是另一个名号呢?
二、C939的设计研发并未启动
暂且不论目前中国商飞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现有C919的批量生产和解决飞机商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C939的设计研发这样一个需经历“概念性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原型机试制、原型机试飞、批量生产准备”的各个环节,目前尚“八字没有一撇”,其理由有三:
1、飞机概念性设计尚未形成
尽管目前传出的C939的各种参数“有鼻子有眼”,但不过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推测,且从那些自相矛盾,漏洞百出的数据中亦可看出,C939飞机概念性设计尚未形成。
如目前传闻的发动机双发还是四发配置方案亦显混乱。众所周知,四发配置的波音747和空客380因不适应商业飞行已停产,此时提及C939四发配置方案不免显得有些荒唐。
国航波音747
南航空客380
2、飞机总体研发指导思想也未定型
如飞机主要部件仍采用C919和C929那种“主承制商-供应商”的模式,采用国际现有成熟的产品,还是考虑到将来可能出现西方制裁的因素,主要依赖国内供应商提供飞机主要部件,即强调国产化。
3、飞机研发的基本条件尚不具备
决定是否研发像C939这样的大型洲际客机,须掂量自身能力及外部条件是否具备。显然要启动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须看“有没有那个金刚钻,能不能揽这个瓷器活”。
如最要命的那个发动机,在C929在首飞时不得不先使用英国罗-罗制造的遄达7000
发动机(Trent,7000),而不是使用已接近完成研发的国产CJ2000发动机这一点来看,C939飞机发动机究竟花落谁家这一重大抉择或许根本就未提到议事日程。况且传闻中的那个长江3000(CJ3000)发动机是否存在?若存在,目前究竟走到了哪一步了尚无任何确切消息。
传闻中的CJ3000发动机原理图
当然,研发像C939这样的“巨无霸”所需具备的条件何止发动机一项。显然,目前中国商飞打造的那个“金刚钻”要揽C939这样的“瓷器活”尚缺火候,也就是说中国商飞尚未准备好。
由此可见,C939的设计研发并不存在,更谈不上启动。
当然,中国人追求国产大飞机的梦想始终未泯。中国商飞从ARJ21到C919走过的路程,从C919到C929的砥砺前行都在一步一步地践行着这个理念。制造C939这样的洲际客机不但是中国航空业奋起直追的目标,也是亿万国人的期望。可以说,中国商飞研发和制造ARJ21和C919的本身,不但已为实现这一目标打下了基础,也为实现这一目标培养和锻炼了人才。国人乐见像C939这样的研发能正式启动,但并非仅仅是沉浸在一种狂热的兴奋之中,更不能被一些虚假的新闻炒作冲昏了头脑。
C939这样宏伟憧憬并非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1930年1月5日,毛泽东曾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后来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题被收入在毛选第一卷中。信中结尾的文字尤为精彩,94年前的这段话似乎仍可恰如其分地描述C939的“到来”: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