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30年:从华约7国到芬兰,俄罗斯的“防线”为何层层失守?
俄罗斯在其发展的鼎盛阶段,大致可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苏联时代。在那段时期,苏联不仅掌控着高达224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更在华约组织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领导角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鉴于苏联成功解放了东欧的广大地区,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东欧地区的领导者。为了有效抵御北约带来的军事压力,苏联于1955年携手东欧各国,共同创立了华约组织。
如此布局之下,俄罗斯的传统核心地带实际上被构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双重防线。首道防线由东欧各国构成,它们将苏联与北约远远隔开,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而第二道防线则是由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组成,它们进一步将俄罗斯的核心区域与东欧各国分隔开来。
有了这两道坚实的防线作为保障,俄罗斯自然可以高枕无忧,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海外力量的拓展上,以期与美国展开全方位的对抗。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91年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华约解体后,除苏联外的七个成员国相继加入了北约阵营。
需要明确的是,华约与我国并无任何关联。华约的全称是华沙条约组织,其成立地点位于波兰的首都华沙。
除了苏联之外,华约的成员国还包括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阿尔巴尼亚这七个国家。
在这些成员国中,阿尔巴尼亚由于地理位置并不紧邻苏联,因此在苏联试图掌控其港口控制权后,阿尔巴尼亚愤然于1968年退出了华约组织。
而东德则在1990年10月与西德实现了统一,从而被视为自动退出了华约。
因此,在华约解体之前,该组织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两个成员国。
随着华约的解体,原华约成员国纷纷开始寻求加入北约的途径,这便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北约东扩计划。
由于东德与西德的统一,东德在1990年实际上已经自动成为了北约的一员。因此,北约东扩的第一步可以视为两德的统一。
1993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随后,捷克与波兰、匈牙利一同在1999年加入了北约,这标志着北约的第二次东扩,因为这三个国家均为原华约成员国。
到了2004年,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原华约成员国也相继加入了北约,这是北约的第三次东扩。
而阿尔巴尼亚则在2009年正式成为北约的一员。至此,除苏联外的七个原华约成员国全部加入了北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俄罗斯曾四次向北约提出加入申请,但均遭到了拒绝。这无疑加剧了俄罗斯的紧张情绪。
在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已有三个国家加入了北约。
随着华约七国全部加入北约,俄罗斯的第一道防线已然不复存在。苏联解体后,其加盟共和国也各奔东西,不再紧密围绕在俄罗斯周围。
其中,波罗的海三国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竟然在2004年北约第三次东扩时也加入了北约。这一举动让俄罗斯深感震惊,因为这无疑是将俄罗斯的核心区域直接暴露在了北约的眼皮底下。
特别是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沙俄时期的都城圣彼得堡,如今距离北约的边界仅有约200公里之遥。这是俄罗斯绝对无法接受的现实。
当然,如果北约能够接纳俄罗斯,那么双方之间的距离再近也不会构成安全问题。然而,俄罗斯多次申请加入北约却屡遭拒绝,这使得俄罗斯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因此,自2004年以来,俄罗斯开始采取两手策略。
一方面,俄罗斯继续不遗余力地与北约展开合作,举行联合军演,并再次尝试申请加入北约,以探寻是否有转机。他们并未过多考虑此举是否会对东方的邻国构成直接威胁。反而,东方的邻国中有不少人为俄罗斯鸣不平,认为北约不断东扩的行为过于霸道。这确实颇具讽刺意味,毕竟,哪个国家才是你的祖国呢?
另一方面,俄罗斯开始加强防范北约进一步东扩的举措。例如,当格鲁吉亚表达加入北约的意愿时,俄罗斯直接通过一场战争浇灭了其希望。同样地,摩尔多瓦也因俄军长期驻扎在德左地区而无法实现加入北约的梦想。
因此,自2004年以来,北约所吸纳的新成员国要么是前南斯拉夫的成员国,要么是欧洲其他国家,而不再是前苏联的成员国。
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俄罗斯不可逾越的红线。
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无疑使俄罗斯的核心区域直接暴露在了北约的监视之下。这堪称俄罗斯在现代战略布局中的一大败笔。
当初,俄罗斯对北约还抱有幻想,也曾试图加入该组织,因此并未阻挠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如今回想起来,俄罗斯人恐怕会感到追悔莫及。
事已至此,当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恶化后,他们已无法改变核心区域紧邻北约的现实。
然而,俄罗斯仍想奋力一搏,那就是坚决阻止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为何如此?
首先,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与俄罗斯一样,都是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俄罗斯若想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先稳固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
其次,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曾是苏联重点扶持的国家。在俄罗斯看来,苏联在这些国家投入的大量资源和建设的工业区,都应视为俄罗斯的资产,绝不能落入北约之手。
再者,白俄罗斯和乌克兰拥有众多苏联时期的军工企业。尤其是乌克兰,其境内的大型造船厂掌握着苏联的核心技术。一旦这些技术落入北约之手,俄罗斯将再无技术秘密可言,在北约面前将彻底失去优势。
最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可以作为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最佳缓冲区。当然,与外蒙古一样,俄罗斯的缓冲区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否则,俄罗斯将无法确保自身的安全。
因此,自2008年以来,阻止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加入北约已成为俄罗斯的底线。当乌克兰表达加入北约的意愿时,俄罗斯自然会想方设法进行阻止。
北约后来制定了一项法令,规定凡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的国家均无法加入北约。因此,当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后,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计划便直接搁浅了。
芬兰加入北约,让俄罗斯措手不及。
二战结束后,芬兰与俄罗斯之间的交往并不频繁。在二战期间,苏联曾对芬兰进行过侵略,并引发了冬季战争。
尽管苏联在冬季战争中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迫使芬兰割让了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特别是芬兰的第二大城市维堡也被苏联占领,理由是该城市距离圣彼得堡太近,苏联感到不安全。
此后,芬兰长期奉行中立政策,与苏联保持和平共处。苏联解体后,芬兰依然坚持中立立场。直到俄乌战争爆发后,芬兰才决定加入北约。
对于芬兰的加入,俄罗斯无法直接干预,因为芬兰既不是华约成员国也不是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然而,让俄罗斯最为不满的是,芬兰的领土与俄罗斯紧密相连,这使得北约与俄罗斯的接壤线又增加了13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