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俄乌冲突后美欧博弈升级!美国能源巨头2025关键扩产,欧洲分散赌注迎寒潮考验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爱电竞 > 新闻动态 >

俄乌冲突后美欧博弈升级!美国能源巨头2025关键扩产,欧洲分散赌注迎寒潮考验

2025年9月,布鲁塞尔的一场能源论坛上,美方代表话说得很直:美国有货、能出、想多占欧洲市场。欧盟官员点头,但更关心价钱和稳不稳。会场外,几家美国液化天然气公司摆着展板拉合同。

先看事实。2021年前,欧洲对俄气依赖大,进口里大约四成都来自俄罗斯,石油也接近三成。2022年战争打响后,欧盟禁海运俄油、压管道气,老路走不通了。

接着是美国顶上。美国页岩油气起来多年,液化厂一批批扩建,船队跟着跑。欧洲买得多了,2023年起美国成欧洲最大液化天然气来源,这话现在没人反对。

欧洲把门口的设备先补齐。德国率先把几座浮式接收站拉到港里,法国、西班牙扩容,接收能力不是短板了。储气规则也改了,每年入冬前基本装满。

但这不是白送的。长协要签二十年,价差盯着欧洲基准价,涨跌都跟着跑。Venture Global和几家欧洲买家为履约吵到仲裁,这提醒大家:合同和到货不是一回事。

再看俄方。管道气没有完全断,奥地利、斯洛伐克一线还在接,数量比从前小很多。俄液化天然气也在西班牙、比利时、法国靠岸,欧盟内部争论要不要限,到现在还没一刀切。

这就是现实的缝。只要价格合适,市场自己会找路。政策想快刀,工业用户却要算成本,掰手腕不会停。

需求端的变化同样关键。过去两年,欧洲用气整体降了不少,节能、替代加上几次暖冬,效果都看得见。电力侧多了风光,燃气电站少开一些也顶住了高峰。

价格随之回落,但伤痕在。化工、玻璃、化肥最先受冲击,德国路德维希港的装置缩产,是业内常谈的例子。企业外迁、关停带来的就业问题还在。

俄罗斯没闲着,油船改道去印度、中国,黑海和波罗的海港口忙个不停。七国集团搞价格上限,俄方用贴近市场的折扣和“影子船队”绕行,钱没有断。

美国也有自己的难处。页岩油气还能增,但不像早年那样猛了,新液化项目要到2025到2027才陆续出量。期间只要一座厂出事故,像当年的Freeport那样,欧洲盘面立刻抖一下。

航线风险又添一道。红海的袭扰、巴拿马运河限航,让船队改道好望角,航程拉长、保险上涨。对一个靠海接货的大陆来说,调度每天都是走钢丝。

这不是谁能定的买卖。美国想多占,要拿出稳定货源和能让人接受的价;欧洲要保底,就会同时抓住多条线;俄罗斯会继续找缺口。这盘下棋,没捷径。

夜里,德国威廉港的浮式接收站还亮着灯,海风很硬,值班员盯着屏幕上的储气库百分比,又看了一眼风速计。等下一次寒潮和下一份长协来敲门时,欧洲要把更多筹码押给美国,还是继续给俄气留一条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