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牡丹江已消失的老牌香烟,珍宝岛不是普通的一包烟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牡丹江已消失的老牌香烟,珍宝岛不是普通的一包烟

这事儿得从一个快要散架的抽屉说起。拉开的时候,那股子陈年木头和旧纸张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角落里躺着一包压扁了的宇宙牌香烟。烟早就没了,但那蓝色的包装,那个有点笨拙的火箭图案,一下子就把人拽回了那个烧着煤取暖、街上跑着二八大杠的穆棱县城。

很多人可能不记得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牡丹江,空气里飘着的烟味儿是分地盘的。海林卷烟厂、林口卷烟厂、穆棱卷烟厂,几个厂子撑起了当地人指尖上的江湖。那时候的烟,不仅是解乏的工具,更像是一种不言自明的身份标签。婚宴上要是没几包红金配色的红牡丹,那都感觉差点意思;年轻人凑在一起,摸出一包印着运动员冲刺图案的飞人,那代表着一种时髦和活力。

说起飞人,这牌子是林口卷烟厂1983年搞出来的,那会儿全国正刮着一股体育热潮,厂里也算赶了个趟。可这股风没刮几年,厂子就没了,飞人也就跟着停产了。如今这些烟标,都成了收藏市场上难得一见的小众藏品,印证着那个一去不返的时代,每一次社会热潮都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消费品上留下痕迹。

真正能代表牡丹江雪城气质的,还得是海林卷烟厂出的那几款。比如滑雪牌雪茄,烟标上就是滑雪者俯冲的动态线条,背景是雪地松林,简单直接。还有那个名字更大气的雪原,白茫茫的雪地配上挺拔的青松,一股子北国风光扑面而来。这些设计,现在看来或许有些朴素,但在当时,它们就是本地人向外地亲友展示家乡特色的一种方式,比任何旅游宣传册都来得实在。

当然,也有更硬核的。比如同样是海林卷烟厂出的珍宝岛,这烟可不一般。1984年它和威虎山一起被评为黑龙江省的优质产品。烟标上常带着珍宝岛的轮廓和边防元素,那不仅仅是一包烟了,它承载着一段红色记忆,抽的是一种情怀和历史。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珍宝岛三个字的分量,远比尼古丁来得更重。

相比之下,林口卷烟厂就显得低调一些。他们的开山之作叫雕翎,听着就透着一股子苍劲。烟标上是雕的翅膀,线条很有力道,分带过滤嘴的乙级和不带的丙级。作为厂子的第一款试制产品,能留到现在的,品相好点的都相当稀罕了。后来他们还出了个林塔,名字就源自林口当地的山林古塔,烟标上画着古塔的剪影和松林,但这牌子影响力没走出县城,所以烟标存世量极少,成了藏家手里头的特殊货色。

牡丹江地区的烟草工业,其实就是一部微缩的地方经济变迁史。从1970年代各个县城卷烟厂的相继投产,到1980年代的百花齐放,再到世纪之交的整合与消失,背后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潮。那些曾经遍布城乡小卖店的神童、美多、扶桑,主打的就是一个平价、亲民。设计简单,产量巨大,是工薪阶层和农民的日常伴侣。它们的消失,也宣告着一个大众消费品区域割据时代的结束。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些设计特别出格的。比如牡丹江卷烟厂1985年后出的黑玫瑰,在那个年代,用黑色做底,画一朵盛放的黑玫瑰,风格神秘又优雅,简直是烟草界的一股清流。可惜定位太小众,没能火起来,如今烟标的收藏价值却因此水涨船高。还有更早的汉瓦雪茄,设计灵感来自汉代瓦当,烟标上印着云纹瓦当的图案,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这种在包装上大做文化文章的思路,放到现在也不过时,可惜它生不逢时。

最终,这些曾经占据着牡丹江人生活角落的品牌,无论是高端的龙烟,还是乡土气息浓厚的黄花,都没能抵挡住全国烟草品牌整合的浪潮。到了2003年前后,海林、林口、穆棱的烟厂相继停产或被兼并,这些带着浓厚地域印记的香烟品牌,也就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烟标收藏爱好者和老一辈人记忆里的时光标本。

把这些老物件儿翻出来,绝不是要给吸烟这种行为套上什么文化光环,毕竟吸烟有害健康是铁打的事实。只是看着这些设计各异的烟标,从宝刀的豪迈,到文竹的雅致,从杜鹃花的清新,到金狮的厚重,你仿佛能看到那个物质不算丰富,但精神世界却无比热闹的时代。它们就像一个个沉默的讲述者,诉说着中国雪城一段特殊的工业历程和那些早已消散的人间烟火气。

说到底,大家怀念的可能并不是那口烟本身,而是那个能轻易用一包宇宙或北国拉近彼此距离的年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