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硬核拆解TCL科技:它凭什么能排民企500强第44位?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硬核拆解TCL科技:它凭什么能排民企500强第44位?

研究中国制造业,尤其是TCL这种重资产的巨头,总让我有一种哭笑不得的穿越感。

你把它那些“逆周期投资”、“全球化并购”、“双轮驱动”的宏大叙事外衣剥掉,会发现内核逻辑和晚清的洋务运动极其相似。

本质上,都是一场被逼上梁山的“自强运动”,主角不是什么运筹帷幄的商业天才,而是一群苦哈哈的“工业裱糊匠”。

很多人看TCL,看到的是李东生当年豪赌面板产线,打破日韩垄断,觉得这是何等的英雄史诗。

这叙事听着拉风,但稍微懂点产业经济学就知道,面板、光伏这类行业,本质上和养猪没太大区别,都是“猪周期”的放大版。

逻辑硬得像块铁:价格涨了,大家觉得有钱赚,乌泱泱都来建厂扩产;产能一上来,供给过剩,价格血崩,大家一起亏得底裤都不剩;亏到受不了,小厂倒闭,大厂砍单,产能出清;接着供给不足,价格又开始涨。

如此循环,生生不息。

所以你看,这个游戏的核心不是比谁在景气周期赚得多,而是比谁在衰退周期死得慢。

什么叫“逆周期投资”?

说白了就是在遍地尸骸的时候,你有钱去捡便宜的设备、廉价的工程师,等下一轮周期起来,你就是最靓的仔。

这不叫什么高瞻远瞩,这叫生存必需。

你不这么干,下一轮周期起来的时候,技术、产能都落后,死的就是你。

所以TCL当年砸几百亿搞华星光电,与其说是“孤注一掷的豪赌”,不如说是被逼到了墙角,用身家性命买了一张“活到下一集”的门票。

这就像李鸿章当年搞江南制造总局,他不搞行吗?

不行。

不搞,军火炮弹全靠进口,人家一卡脖子,整个军队都得趴窝。

当时朝廷里一堆人骂他败家,花那么多银子搞些“奇技淫巧”,但他心里清楚,这钱不花,以后要花的代价更大。

TCL也是一样,面板是电视的“心脏”,一直被三星、LG攥在手里,人家心情好就多卖你几片,心情不好就涨价,你的彩电做得再好,利润大头也被人家拿走了。

这种憋屈,但凡有点追求的企业家都受不了。

所以,建面板厂,本质上是一场“工业独立战争”,打赢了才能自己说了算,打输了就万劫不复。

再看T2019年那次著名的分家,把TCL集团拆成TCL科技和TCL实业。

这操作在财经圈被解读为“聚焦硬核科技”的战略转型。

这当然没错,但从更草根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经典的风险隔离。

就好比一个大家庭,大哥负责在外面开矿、炼钢,干的都是投入巨大、风险极高但可能发大财的买卖;二弟负责在家开超市、卖百货,赚的是辛苦钱,但现金流稳定。

大哥在外面要是赌输了,不至于把全家的饭碗都砸了。

TCL科技就是那个“大哥”,专门玩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心跳游戏。

TCL实业就是那个“二弟”,老老实实卖电视、空调、冰箱,服务全球消费者,赚取稳定的利润和现金流。

你看,TCL科技旗下的光伏业务一亏几十上百亿,但TCL实业这边卖电视的钱还能哗哗地流进来,整个“TCL系”就不会被一下拖垮。

这种结构设计,不是什么高深的金融模型,而是最朴素的生存智慧: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是那个篮子还特别容易掉坑里。

至于所谓的“显示+光伏”双轮驱动,我更愿意称之为“路径依赖下的二次下注”。

为什么搞完面板又去搞光伏?

因为这两个行业的底层逻辑太像了。

都是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都严重依赖规模效应,都有着该死的“猪周期”。

TCL在面板这个坑里摸爬滚打十几年,把怎么融资、怎么扩产、怎么熬过冬天、怎么跟政府打交道的十八般武艺都练熟了。

这时候看到隔壁光伏行业也在上演同样的故事,那可太熟悉了,简直就是把自己的血泪史又看了一遍。

于是,拿着同样的剧本,换个场子再来一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这谈不上什么精妙的跨界协同,更像是一个德州扑克老手,挪到了百家乐的牌桌上,虽然规则不同,但对风险、人性和资本的理解是相通的。

所以,对TCL这家企业的祛魅,就是要明白,它不是一部由天才谱写的神话,而是一部由无数工程师、工人和一个极度坚韧的掌舵人,用血汗和巨额资本堆出来的生存史诗。

它的成功,一半是时代的红利,另一半则是靠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贱,人贱我转”的草根哲学,以及在牌桌上比所有对手更能“熬”的惊人耐力。

说白了,这种重资产制造业的终极竞争力,就是两个字:“耐操”。

不仅是产品质量要耐操,更重要的是整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和管理层的心理素质,都要极其耐操。

能在一次次血流成河的行业洗牌中活下来,本身就是最硬的逻辑。

我们散户看看热闹就行了,别真以为自己跟着“逆周期”抄底,也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