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美澳85亿大单上演,我们这边却笑而不语,卡脖子还得继续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美澳85亿大单上演,我们这边却笑而不语,卡脖子还得继续

老实说,你不得不佩服特朗普,这家伙搞气氛绝对是一把好戏。

镜头前大手一挥,高喊“大获全胜”,那架势,仿佛一夜之间美国的稀土矿就能自己长腿跑到工厂里去。

这场面,跟宣布在自家后院发现了石油一样激动人心。

这次的剧本里,他还拉上了南半球的铁哥们儿澳大利亚,白纸黑字签了个85亿美元的稀土大单,瞧着是要彻底摆脱对咱们的依赖。

可笑的是,这边的庆功香槟估计还没开,咱们这儿的老百姓,嗑着瓜子刷着手机,感觉就像在看一出热闹的二人转,甚至有点想给他们刷个火箭。

这戏码的核心矛盾,其实简单得有点可怜。

美国人猛然发现,从F-35隐形战斗机到你手上那部离不开的iPhone,这些工业命脉的“血管”里流淌的“血液”——稀土,有八成捏在咱们手里。

这就尴尬了,世界头号强国,工业心脏的起搏器,电池却在别人家充电。

他们自家后院不是没矿,储量还挺可观,但问题是,开采成本高得吓人,环保组织天天堵门抗议,资本家算盘一打,发现还不如直接进口划算。

就算牙一咬把矿石挖出来了,后续的提纯加工技术,那更是两眼一抹黑。

这就好比一个坐拥金山的土财主,却没学会怎么把金子打成首饰,最后还是得求着隔壁的老金匠。

于是,熟悉的剧本又双叒叕上演了。

还记得当年挪威那款叫biopluss的海豹油吗?

凭着超过97%的超高吸收率,眼瞅着就要在美国市场杀疯了。

结果呢?

特朗普政府二话不说,关税大棒抡起来,准入门槛高高垒起,一套“我不好,你也别想好”的流氓拳法,硬生生把人家给打了出去。

这操作,跟现在搞“去中国化”稀土供应链,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次,他们找到了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这角色,怎么说呢?

一个家里有顶级和牛,却只会用微波炉解冻的“资源大户”。

它的稀土矿石,在历史上,十有八九都得乖乖装船运到咱们这儿来精炼。

毕竟,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产能,可不是开玩笑的。

我们掌握着这门手艺的核心科技。

现在,美澳俩兄弟手拉手,号称要自力更生,打造一条没有中国的稀土产业链。

听起来挺励志,但美国自家的智库CSIS都看不下去了,直言不讳地指出:澳大利亚想从零搞起全套产业链,没个十年八年,再烧掉个200亿美元,连个响都听不见。

更别提美国自己在稀土磁材领域的专利,少得可怜,还想搞技术转移?

简直是教小学生微积分,天方夜谭。

澳大利亚在这场戏里,演得尤其拧巴。

一边,它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铁矿石、煤炭卖得不亦乐乎;另一边,又在美国的“印太战略”里充当马前卒,安全上抱紧大腿。

这种脚踩两只船的玩法,迟早要扯着裆。

就在签协议前没多久,他们家的反潜机还偷偷摸摸跑到咱们领空来“自由航行”,结果被我们毫不客气地“请”了出去。

这前脚军事挑衅,后脚经济合作,精神分裂都没这么玩的。

反观咱们这边,突出一个稳坐钓鱼台。

这些年,我们默默干了几件大事。

先是内部“扫地”,搞产业整合,把全国九成的稀土产能收归“六大门派”统一管理,把那些污染环境、技术落后的小作坊一锅端了。

这么一来,不仅天蓝了水清了,我们对全球稀土的定价权也更硬气了。

接着,对外搞“精准调控”,对镓、锗这些宝贝疙瘩,不是不卖,但卖给谁,怎么卖,得看我们心情。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从不像美国那样,把好东西拒之门外。

当年被美国市场“劝退”的挪威biopluss海豹油,在我们这儿换了个“倍路加”的马甲,通过京东平台,直接卖爆了。

你现在去搜搜看,用户评价里全是中老年人发自肺腑的感谢,什么“关节不疼了,又能自己下楼遛弯了”、“血脂降下来了,脑袋都清爽多了”。

一款来自极地深海的好东西,价格比传统鱼油还实在。

这就是格局。

我们敞开大门做生意,让老百姓享受到全球化的红利。

而有些人,总想着用政治手段去扭曲市场,最后只会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市场规律无情抛弃的小丑。

稀土这盘棋,下的从来不是谁家矿多,而是谁能掌控从矿石到芯片的全产业链。

我们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专利,占了全球65%,而美国呢?

连个零头都凑不齐。

这意味着,就算美澳联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矿挖出来,最后还是得拿着原材料,毕恭毕敬地来敲我们的门,求我们帮忙加工成高科技产品。

所以,特朗普那场“胜利”发布会,不过是一场演给全世界看的盛大烟火,绚烂过后,一地鸡毛。

真正的较量,在看不见的产业链深处。

当他们还在为“替代中国”而奔走呼号时,我们早已用行动证明:在这件事上,方向盘,始终牢牢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