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回陕西家乡参加活动,成现场唯一提前到的嘉宾,获记者称赞
董宇辉提前到场,背后藏着什么?
首要一点,其实大家都认同,优秀的人真是到哪儿都发光,不过,我觉得背后原因更复杂,不只是优秀那么简单。董宇辉提前到场,被记者夸赞,这不是偶然,而是扎实的习惯,刻意的选择,加上对故乡的情感。很多人只看到结果,其实,习惯、还有细节,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今天,我想讲讲“早到”和“主动”,到底为个人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机会。
我们换个角度看,为什么提前到场这样小事,会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提前到场代表“重视”,也是“责任心”,更是“自我管理能力”。譬如,华为大型会议,任正非总是比员工提前进入会场,员工见到老板早到,自然会压力变大,行动变快。而在国外,苹果设计师乔纳森·艾夫,每次产品发布会都习惯提前到场,目的是确保一切顺利,这种习惯让他多次被团队推崇,所以,细节会成就人,人也会被细节塑造。
其实,提前到场万事俱备,不单是为了形式感,而是体现自律。就像董宇辉一样,不只是按时到,而是提早准备,手里翻资料,为了将家乡的美好展现出来。因为,只有提前预习,才能在需要时随时应变,这种“内驱力”,最终会变成个人魅力。去年一份LinkedIn数据分析发现,职场晋升最快的人群,基本都有“准时甚至提前”到场的习惯,特别是管理类岗位,所以看起来小的自律,最终会造就大的机会。
当然,“主动准备”还不止早到这一件。董宇辉现场为外国嘉宾翻译,把演讲变成“双语切换”,其实说明他对观众需求有敏锐洞察。比如,韩国首尔某大型国际论坛,主持人现场发现灯光有问题,就去帮忙调整,最后被所有嘉宾点赞,这说明,“主动做事”,不会只是加分项,还是让你区别于“大多数”的法宝。而且,主动对应环境的变化,也能让你在关键时刻脱颖而出,所以,主动的习惯远比“天赋”要重要。
讲到这里,我特别想举一个不一样的例子。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在收益最大的一次演讲活动上,主动提前三小时到场,他说是因为不想让主办方为自己着急,最后他在准备时间里与出版社团队交流,获得了更好的表达素材,所以,提前和主动,都是连接人与机会之间的桥梁。有时候不是能力差距,而是细节做得更足,才会让人成为“唯一”而不是“普通”。
再说说“家乡情怀”这事儿,董宇辉为陕西代言,背后带着家的归属感。很多人对家乡的眷恋,其实是一种心理驱动力。科学家发现,人对于“故土安全感”非常在意,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信息安全感和归属感排名很高,其实,很多优秀者的内生动力,正是对某个地方的信任和热爱。例如,美国篮球明星詹姆斯回到阿克伦捐建学校,演讲中始终强调来自家乡的信任,这让他在公众面前更有号召力。看来,对家乡的热爱,其实是影响个人选择和付出的关键。
然后还有一点,董宇辉跟现场农人代表交流,讨论农业发展,其实,是对自我边界的突破。和新鲜面孔学习,会激发创新思维。就像2023年清华大学的一个调研报告显示,多跟不同行业的人合作,个人能力提升最快。董宇辉此次不仅收获家乡人的关注,还学习新鲜的东西,最终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其实,大多数成功,更多是源于不断跨界和连接。
不过,回头看网友的夸赞,也许不只是因为他优秀,而是因为他在心态上跟大家有共鸣。群众喜欢谦虚自律的人,毕竟这些习惯显得踏实可靠。就像网友评价“好人品自动发光”,“真诚永远都不会输”,这些话其实揭示了普世价值。综上所述,一个人的习惯、情感、主动,以及沟通能力缺一不可,所以,董宇辉提前到场,其实是多方面因素推出来的结果。
说到最后,其实我想问问大家,除了“提前到场”这种小细节,还有哪些平常动作,也会决定我们能否被人记住?在你的生活里,什么样的习惯让你变得不同?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主动去做更多微小但有意义的事?也许,答案就在你下一次“提前到场”的行动里。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