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房企重组化债攻坚战,如何守住你的钱袋子?
随着一批批楼盘陆续交付,购房业主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这场关系到千万家庭安居梦的房企化债行动,已经悄然改变了中国房地产的生态格局。
截至2025年8月,全国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获批,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背后,是融创、富力、奥园等知名房企为生存而战的艰难历程。
从南宁到株洲,从融创到碧桂园,各地政府和房企正在用各种创新模式破解债务困境,保交楼、稳民生。这些措施不仅关系到房企自身存亡,更直接影响着成千上万购房者的切身利益。
01 化债规模巨大,行业危机缓解
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债务危机规模惊人。数据显示,2020-2025年间,全国共计70余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其中2022年密集爆发44家,截至2025年8月共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行业危机中,头部房企成为重灾区。截至2025年8月,完成境内及境外债重组的企业有融创、富力、奥园、远洋、时代中国、龙光。
境外债重组获批的企业则包括旭辉、佳兆业、金轮天地、禹洲地产、世茂、绿地、碧桂园等。这些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获得了喘息机会,避免了大规模破产清算的风险。
02 多元化解方案,创新模式涌现
面对巨额债务,各家房企采取了多种化债方式。现金回购、债务展期及债转股成为主流选项,其中债转股成为大多数房企重组的标配,多数房企削债比例在70%左右。
融创中国在2025年4月中旬发布的境外债务二次重组方案中,针对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采用“全额债权转股权”模式,成为首家将所有美元债券转换为股票的大型开发商。
南宁市则探索出了“政府引导、专业运营、风险可控”的保交楼“南宁模式”。南宁市平稳基金采取“基金投资+地产开发联动”模式,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纾困。
03 保交楼成重心,购房者受益明显
各类化债方案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保交楼”。这直接关系到广大购房者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的重要环节。
南宁市平稳基金成立3年来,陆续接手多个问题楼盘项目,截至2025年8月已交付5127套住房。该基金在续建项目中坚持“不降标、不减配”,在施工单位选择、建筑材料采购、施工质量把控等各环节力求精益求精。
株洲市华晨公司破产重整案例中,法院与政府联动,盘活了168亿多元资产,保障了179亿元债权,16000多户购房户的权益得以保障。
04 企业经营承压,行业深度调整
尽管化债进展顺利,但房企经营仍然面临巨大压力。截至2025年8月20日,沪深上市房企中71家发布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45家亏损,占比63.4%,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1个百分点。
上市房企业绩亏损主要原因包括:项目结算规模显著下降,毛利率处低位;新增计提了资产减值;部分大宗资产交易和股权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有息负债利息费用化金额增加。
2022年以来,已有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其中A股14家,H股13家。另有几家房企私有化退市。这些数据表明房地产行业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和洗牌。
05 化债意义重大,影响多方利益
房地产企业债务重组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行业关联上下游众多产业,其债务危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通过有序重组可以避免风险扩散。
它稳定了社会大局和民生保障。通过“保交楼”措施,维护了购房者的合法权益,避免了社会矛盾激化,株洲华晨案例就是通过破产重整实现多方共赢的样本。
债务重组促进了房地产行业新旧模式转型。当前政策环境强调“精精准拆弹”,既鼓励优质房企并购出险项目以稳定市场信心,又对过度负债主体实施有序退出机制。
06 购房者利益获保障,信息透明至关重要
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房企债务重组客观上提供了更好的利益保障。多地采取的“先办证再交房”模式,有效地保障了业主资产安全,避免了因房企资金问题导致无法取得房产证的风险。
为获得购房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平稳基金通过多个渠道发布基金动态公告和项目续建工作进展,并通过工地开放日活动、微信群交流、每月售楼部现场沟通等方式,避免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引发业主疑虑。
项目交付严格执行“先验房后收房”流程,保证了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让购房者能够真正放心收房。
南宁市平稳基金已成立3年,探索出“政府引导、专业运营、风险可控”的保交楼“南宁模式”。
株洲市法院与政府联动,盘活了168亿多元资产,保障了16000多户购房户的权益。
截至2025年8月,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化债总规模超过12000亿元人民币。这些数字背后是数以万计家庭的安居梦。
重组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随着“保交楼”成果不断扩大,一个更加透明、健康、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新格局正在形成。
政府引导的房企重组化债,对于广大的购房者确实是个利好消息,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房屋的交付。
同时我也有个疑问,如果能够给广大购房者一个选择:一是获得保质保量的房子,另一个是银行退回所有的购房款和利息。我们是选择房子?还是选择钱?
(2025年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入库参考案例《陆某、张某千诉盐城融某置业有限公司、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分行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明确了商品房出卖人不能交房致使商品房买卖合同及担保贷款合同被解除时的责任承担。)
“烂尾房”困境涉及商品房买卖合同和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双重法律关系,开发商违约引发多重纠纷,买房人往往“钱房两空”,该案例的发布无疑是为身陷“烂尾房”的我们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