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明动真格了!CBA要变天,NBL球队彻底坐不住了
得嘞,各位老铁,今儿这事儿,得泡壶好茶慢慢品。
就在9月9号,CBA毫无征兆地扔下一颗“王炸”,据说联赛要扩军,还要把那个快被球迷忘到后脑勺的“升降级”制度给捡回来。
我当时正在刷短视频,看到这消息差点没把手机甩出去,第一反应:又是哪个小编在冲业绩?
毕竟,CBA这20支球队的“铁饭碗”,端了多少年了?
上次有人能从次级联赛挤进来,还是2014年的事儿,那时候詹姆斯都还没回克利夫兰呢。
至于升降级,那更是2005年的老古董了,算算日子,快二十年了,久到让人以为这只是篮球历史书上的一行字。
二十年来,联赛就像一个封闭的内循环系统,甭管您打得多稀碎,赛季末照样有球打、有钱拿,突出一个“安逸”。
可这次的风声,听着邪乎。
牵头搞事儿的,还是那位上任不久的篮协新掌门——郭振明。
这事儿的引信,其实埋在2027年。
那年,篮协授权给CBA公司的十年运营权就到期了。
这就好比你把铺子租给别人,租期一到,是续约还是收回来自己干,那得看这十年经营得咋样。
郭振明显然是想借着这个节点,给CBA这间“老屋”来一次彻头彻尾的翻修。
你看,这信号一放出来,NBL那帮“光脚的”立马就炸了锅。
河南男篮,那可是背着中原几千万球迷念想的队伍,听说已经火速集结人马,准备在NBL里杀出一条血路,那眼神直勾勾地盯着CBA的门票。
还有那个安徽文一,前脚还因为资金链问题遣散球员,后脚管理层就通知大伙儿,10月份赶紧归队。
这场景,活脱脱就是一群本来在井底坐着的人,突然发现有人从井口扔了根绳子下来,谁还能淡定?
这些在次级联赛里摸爬滚打的球队,比谁都懂“机会”二字的重量。
没有升降级,他们就像繁华都市边上的棚户区,看得见灯红酒绿,却永远挤不进去。
拉赞助费劲,没曝光度,球员的未来也一片迷茫。
可一旦有了这条能往上爬的梯子,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们也会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郭振明。
平心而论,他接替姚明的时候,外界不少人替他捏把汗。
姚主席是座丰碑,影响力无人能及,但在推动CBA根本性变革这块儿,确实步子迈得有些犹豫。
郭振明不一样,他更像个雷厉风行的“操盘手”,上任一年多,先是放权给郭士强,让男篮在亚洲杯打出了久违的精气神,差点掀翻了澳大利亚队;转过身来,就对CBA这块最硬的骨头动了刀。
当然,反对的声音肯定少不了。
动升降级,不就是砸那20家CBA俱乐部老板的饭碗吗?
人家一年烧掉上亿真金白银,凭什么要承担掉级的风险?
这逻辑没错,但只看到了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一个联赛如果失去了竞争的活力,只剩下“圈地自萌”,那它的商业价值和关注度就会被慢慢耗干。
当球迷连骂都懒得骂的时候,所有人的蛋糕都会变小。
郭振明赌的,就是用竞争激活整个联赛,把蛋糕做大。
而且他这人处事挺有意思,既有魄力,姿态又放得很低。
有媒体人说,他私下里对姚明非常尊重,经常请教问题,肯定大姚的贡献。
这叫什么?
高情商。
他不是要另起炉灶,而是在前人打好的地基上,盖一座更高、更结实的楼。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CBA会是什么样?
常规赛最后几轮,保级区的球队刺刀见红,那场面绝对比季后赛还刺激。
为了留在顶级联赛,老板们不敢再乱花钱买水货外援,年轻球员也能得到更多搏命的机会。
而从NBL杀上来的“鲶鱼”,带着一身的泥土气息和饥饿感,肯定会把CBA这潭水搅个天翻地覆。
这不就是咱们球迷最想看到的吗?
有悬念,有故事,有逆袭,有人情味。
当然,这事儿从传闻到落地,中间还有无数的博弈和挑战,具体怎么扩军、升降级名额怎么定,都是难题。
但起码,郭振明把一扇关了快二十年的窗户推开了一条缝,让外面的风吹了进来。
对于河南、安徽的球迷来说,这是久旱逢甘霖。
对于我们这些老球迷来说,这意味着中国篮球终于愿意挪动一下僵硬的身体,尝试着往前走了。
至于最终能走多远,谁也说不好。
但有改变,总比死水一潭强。
至少,现在有盼头了,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