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中国将迎来历史性时刻,菲军方:过去专注内情,现在转向对外行动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爱电竞 > 产品展示 >

中国将迎来历史性时刻,菲军方:过去专注内情,现在转向对外行动

——【·引言·】——

九三阅兵快到了,没想到菲律宾倒是在巴坦群岛搞动作,还大肆宣布要启用新建的军事基地,这个基地离中国台湾才140公里。海军发言人更是坦率地说:“过去我们主要关注内部事务,现在的应对外部形势了。”

再加上之前菲律宾在仁爱礁补给失败,台当局还跑去“拜访”了一下,再加上没收到中国阅兵的邀请让他们感觉不太安心,这些事情凑在一块儿,才让菲律宾在这个敏感时刻把那座军事基地给搬出来了。

中菲南海局势是不是可能因此迎来一个划时代的转变呀?

启用巴坦基地的背后

菲政府这段时间谈到要开始用巴坦的军事基地,外面说是为了保障在台湾的那大约二十万菲律宾人的安全,不过稍微想一想,这借口根本站不住脚啊。

这个基地的设施简直差得不得了,规模也很有限,就算菲律宾确实需要撤侨,这地方根本扛不住大规模的撤离行动,连基本的安置都可能出状况。

因此,菲律宾所说的“保障公民安全”,听上去更像是一种政治象征或者说是作秀,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措施。

说到底,这事儿也许和几个月前在仁爱礁上的那场对峙有关系。8月中旬,菲律宾这边想给那艘在仁爱礁搁了二十多年的“马德雷山号”军舰补给,船上的菲律宾士兵已经三个月多没水没粮,日子挺难过的。

菲律宾这回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想趁机突破中国海警的封锁,给那艘已经搁了二十多年的“马德雷山号”补给。可是,他们面对的是中国海警的一艘大型拖船和严密的风控,局势一度对菲律宾挺不利的。

最后,菲律宾的补给船被中国海警船逼得不得不撤退,补给任务根本没搞成。这次失利对菲律宾军方的士气可想而知,打击挺大的。也正因为这事,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对华策略,琢磨着今后怎么走才更靠谱。

可以这么说,巴坦基地的启动其实算是菲律宾在仁爱礁对峙败退之后的一次“战略调整”。在某个地点丢了面子、吃了瘪,最直接的应对办法就是找个别的地方来扭转局势。

这也难怪马尼拉急着要启动巴坦基地,想借这个新点来施加压力,搬开国内外的注意力和压力。其实,这种做法反映出菲律宾在当前形势中的被动局面,缺乏应对长期困难的决心和底气。

台当局也来凑热闹?

菲律宾最近一连串动作,可不只是自己单方面的决定。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国际势力在默默施加影响,特别是美国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今年5月,菲律宾总统和美国总统在白宫会面,重点谈的就是怎么把两国的防务合作推得更深入。这一场合明显表明,美国正把菲律宾当作在亚太地区战略布局中的关键一环。

其实,美菲“肩并肩”进行的联合军演一直把巴坦群岛当作重要的训练地点,这也就是说,菲律宾在巴坦岛搭建军事基地,早就可能被算进了美国的战略布局里头。

察觉到这种局面,似乎菲律宾这次启用基地,更像是在按部就班地配合既定方案,协同美国的战略部署。可以说,菲律宾的主动动作并不完全出于自身意愿,更多是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紧密相连。

这事儿吧,更添几分迷雾,还夹杂着另一股势力的影子。就在巴坦那个军事基地刚要启动的前两周,台湾外事部门的头儿林佳龙,悄悄跑去拜访了菲律宾。

这回台湾的动作被中国大陆狠狠批评,觉得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细细一分析,林佳龙的这次拜访时间巧得让人怀疑,几乎可以推断,背后很可能是在为之后的军事部署打铺垫。

台湾当局明显意识到菲律宾的战略价值,心里琢磨着,打算利用菲律宾的地理位置,把它当成“跳板”,提前为自己在台海局势中的介入做点准备。

台海一旦爆发冲突,美国很可能会借助菲律宾北部的军事基地,迅速朝台海方向进行兵力投放,这对台北来说,肯定是个挺大的战略支撑,能提升它的防守水平。

对菲律宾来说,这种“跳板”战略的代价其实挺大的,虽然台北有可能借此变得更有话语权,在台海问题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但菲律宾也会因此深陷其中,吃不少苦头。

要是一旦台海出现冲突,菲律宾地面对相当大的地缘政治压力,几乎要把自己和可能爆发的战争捆在一起。这不仅是一场冒险,还算得上个重大的战略赌博。

菲方的焦虑

菲律宾军方的一些强硬派人士正打算搞个“划算”的交易,他们想靠制造一些摩擦、激化局势,甚至引发点小冲突,迫使美国动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这个条约一旦落实下来,菲律宾就能借机拿到不少政治上的好处,可问题是,美国真的能保障这些承诺兑现吗?

仁爱礁那边的对峙事件里,华盛顿除了说几句空话支持一下,实际上啥动作都没见到,搞得菲律宾心里毛毛的,担心中国会趁机升级行动,又怕美国说的那些承诺最终变成空头支票,说白了就是怕听了也没用。

菲律宾的担忧不仅仅是对美国的不放心,里面还有更深的原因。尤其是在中国举行九三阅兵的时候,菲律宾没有收到邀请,这一下子让他们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外,产生了很强烈的危机感。

一旦一个国家觉得自己不受到重视,行事就容易变得冲动、缺乏远见。菲律宾现在正处在这种状态,马科斯总统看到国内支持率不是特别理想,也打算通过表现得更强硬的对外姿态来提升民意。

这些动作表面上看像是在主动找茬,其实是菲律宾在外部压力以及内部政治需要的双重拉扯下,被动做出的反应。在各种力量的牵扯中,弄得左右为难,战略目的也变得迷乱。

拿巴坦基地跟中国山东号航母编队在吕宋海峡常态化存在一比,简直是形成了个鲜明的反差。菲律宾心里的“威慑”或许看起来挺厉害,可一旦面对那强大的体系,转眼就可能变成个漏洞。

巴坦基地虽然摆着像支利剑,但面对中国那强横的军事力量,它或许反倒变成了最薄弱的一环。那所谓的“威慑”一旦失控,可就成了自己引火烧身的导火索,真是要小心点呀。

中国的战略显得更为稳妥,它采用了“反切香肠”的办法,在南海维持稳定,进行强有力的管理。这样一来,中国就让美国不得不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在这里,结果导致美军在其他地区,特别是台海那块,的部署受到了牵制。

这种“以静制动”的办法,与菲律宾那种焦虑驱使、摇摆不定的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靠着稳扎稳打的战略部署,在博弈中占据了主动位置,而菲律宾的做法看起来就不那么稳,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归根到底,菲律宾启用巴坦基地这事儿,实际上就是它心里的那份“战略焦虑”一下子爆发出来了。表面上看,它搞出挺硬气的架势,要应对外部的压力,可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在掩饰自己其实没有太强的实力,战略上还一团乱麻的现实。

在大国角力的盘面上,试图靠引入外部力量来换取保障,通常是个挺冒险的策略,最后菲律宾可能会发现自己不仅扭转不了局势,反而会变成第一个被牺牲的那颗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