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PP酸洗槽在新能源电池回收中的创新应用
1. 耐腐蚀性优化
创新点:传统金属槽体易被氢氟酸(HF)、硫酸(H₂SO₄)等电池电解液分解产物腐蚀,而PP材料可耐受pH 1-14的强酸/碱环境。
应用场景:在电池破碎后的酸浸出阶段(如用硫酸溶解正极材料中的钴、镍、锂),PP槽体寿命显著优于不锈钢,减少设备更换频率。
2. 模块化设计提升效率
分阶段处理:将PP槽设计为多级串联模块,分别用于:
预洗槽:去除电极片表面的电解液残留。
主酸浸槽:金属的选择性浸出(如控制pH分离锂与钴镍)。
中和槽:废液初步中和处理。
优势:缩短流程转移时间,避免交叉污染,适配湿法冶金工艺。
3. 集成加热与搅拌功能
创新设计:
内置PP包裹加热管:维持酸浸温度(通常60-80℃),提升金属浸出率。
磁力搅拌或PP桨叶:避免金属搅拌轴腐蚀,均匀混合破碎黑粉与酸液。
案例:某回收企业采用PP加热槽后,锂浸出率从85%提升至95%。
4. 环保与成本控制
密封防漏:PP焊接槽体+法兰接口,防止酸雾挥发,符合VOCs排放标准。
轻量化:相比玻璃钢(FRP),PP槽体重减轻30%,降低运输与安装成本。
废槽回收:PP材料可破碎后重新注塑,实现设备生命周期闭环。
5. 适配新型电池回收技术
直接回收工艺:针对磷酸铁锂正极的修复再生,PP槽用于温和酸洗(如柠檬酸)去除杂质,避免铁磷损失。
未来扩展:兼容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电解质的回收需求,材料耐受性测试中。
挑战与改进方向
高温限制:PP长期使用温度需≤100℃,高温酸浸需复合增强(如PP+玻纤)。
自动化集成:开发PP槽内嵌传感器(pH、温度)的耐腐蚀封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