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北京看阅兵、还没有访华就跟日本通气,莫迪来中国秀智商下限
最近听到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印度那边,好像又要派莫迪老仙儿来我们这儿串门了。
按理说,这是好事啊,邻里之间多走动走动,关系总能缓和点不是?中印关系前阵子那个紧张劲儿,大家也都知道,现在能坐下来聊聊,总比互相瞪眼强。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莫多老仙儿的一个操作,真是让人有点看不懂。
他计划来中国之前,先安排了一趟去日本的行程。
这就有点微妙了。
你想想,这像不像你跟邻居闹了别扭,刚说好要坐下来喝杯茶,化解一下矛盾。结果你一转身,先跑去跟那个一直跟你邻居不对付的家伙,勾肩搭背地吃了顿大餐。
你这让等着跟你喝茶的邻居怎么想?
心里能得劲吗?
这事儿一出,感觉原本那点“小阳春”的暖意,瞬间被一阵冷风吹得差不多了。
其实啊,这种让人“心里咯噔”一下的操作,对印度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好像特别擅长在关键时刻,给你来一下这种“神走位”。
咱们来看看他们最近都在忙活些啥。
就说军事上吧。
印度嘴上老是喊着“和平”“战略自主”,听着挺像那么回事儿。可身体呢?那叫一个诚实。
有个叫“马拉巴尔”的海上联合军演,一开始就是印度和美国俩人玩。后来呢,日本也加入了。再后来,连澳大利亚也凑了进来。
这不就是那个“四方安全对话”的哥儿几个,凑齐一桌打麻将了嘛。
去年,印度还特地当了回东道主,拉着这帮兄弟们在海上大秀肌肉,又是反潜,又是情报共享。这阵仗,说不是针对谁,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一边说着要跟我们缓和关系,一边在咱们家门口拉帮结派地搞“团建”,这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再看看边境。
谈判桌上,大家坐着,气氛看着还行。可谈判桌下呢?挖掘机可没闲着。
印度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的基建,那速度,简直跟开了挂一样。前阵子,那个叫“色拉隧道”的工程搞好了,莫迪还亲自跑去剪彩。
这事儿就挺挑衅的。
这就好比两家地界有争议,正在商量怎么划线呢。结果其中一家二话不说,直接在你觉得是自己院子的地方,盖了个永久性的碉堡,还敲锣打鼓地庆祝。
这不就是往正在冒烟的火堆里,又浇了一勺油嘛。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双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信任基础。
还有经济上,这就更有意思了。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印度每年从我们这儿进口大量商品,2023年的贸易逆差都超过1000亿美元了。说白了,印度市场对咱们的依赖,不是一般的大。
可印度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以“国家安全”的名义,一口气封了咱们200多个手机APP,什么TikTok、微信,全给禁了。搞得那些在印度做得风生水起的中国公司,一夜回到解放前。
小米、华为这些中资企业,也三天两头被查税、被审查。
这种操作,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叫“吃饭砸锅”。
一边享受着中国制造带来的红利,离不开我们的供应链,一边又想方设法地给我们使绊子。
这到底是图个啥呢?
很多人都好奇,印度为啥总干这种看着就“精神分裂”的事儿?
其实背后的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
在外交上,印度一直想当个“墙头草”,搞左右逢源。
美国那边一挥关税大棒,它就想赶紧跟中国缓和一下,拉过来当个挡箭牌。可骨子里呢,它又觉得自己是“东方大国”,得跟美日这些西方阵营混在一起,才能制衡中国,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这种心态,从一件事上就能看出来。
法国搞国庆阅兵,莫迪老仙儿乐呵呵地跑去当贵宾。咱们这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发了好几次邀请函,他那边愣是“已读不回”。
这亲疏远近,不是一目了然嘛。
这种“两头都想要”的投机心态,说好听点是“战略自主”,说难听点,就是谁的好处都想占,但谁的责任都不想担。
除了外交上的小算盘,印度国内的因素,也让他身不由己。
印度国内有一股很强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势力,这股势力特别崇拜一个二战时期的人物,叫钱德拉·鲍斯。这个人当年是亲日的,指望靠着日本把英国人赶走。
有这么个历史包袱在,你让莫迪怎么好意思跑来参加我们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呢?他怕国内那帮人不答应。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根据一些调查,超过一半的印度老百姓,其实是希望跟中国搞好关系的。毕竟,邻居好,赛金宝,和气生财嘛。
可政府的决策,却好像跟民意拧着来。
说到底,还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经济搞得不太好,老百姓有怨气,怎么办?那就树个外部的“敌人”,把“中国威胁”挂在嘴边,大家的注意力不就都转移了嘛。
这招,玩政治的都懂。
可这种在钢丝上跳舞的策略,终究是有风险的。
一场想两头讨好的表演,演得久了,最后可能会把自己都给绕进去,忘了自己到底要往哪儿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