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印联合在南海活动,中国十万渔船整装出动,挑衅该适可而止了吧!
菲律宾和印度突然在南海搞了次联合巡航。时间只持续两天,但足够让整个南海的气氛升温。
紧跟着,中国南部战区亮出态度,同样在南海例行巡航。而更让人侧目的,是十万艘中国渔船在官方护航下集中出海。
别小看这场三方“巡航接力”,背后可都是算盘和博弈。
先说菲律宾。最近一年,马科斯政府忙得很,东拉西扯,见一个拉一个,南海“朋友圈”没少扩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现在连印度都被拉下水了。菲律宾的算盘很直接:自家海军不过五十来条还能上台面的大船,大部分还是过气的冷战老爷车。跟中国正面比,底气撑不住,不如多找点“帮手”壮胆。
印度那边也是“心怀大志”。自家海军在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有话语权,两艘航母,舰艇规模可观。但是,嘴上说“印太枢纽”,真想扎进南海,距离和补给就卡脖子了。所以,这次和菲律宾的海上“首秀”,怎么看都是一次“存在感表演”。印度想证明自己是印太玩家,也盼着再往美日俱乐部里挤一把名额。
巡航结果有意思。公开资料上写得明明白白:印度军舰在黄岩岛外远远地转了个圈,和中国军舰隔着十公里还要小心翼翼,期间全程被中国监控。说是“联合行动”,更像“远程参观”。菲律宾期待邻居打头阵,结果印度自己都不敢站前排。
印度巡航结束的发言,比演习还“软”。强调只是在搞所谓“例行海上合作”,不点名、不挑事。意思很明白,陪你走个场,但别真拿我去冲第一线。
看到这,估计菲律宾心里也清楚,真遇上大麻烦,帮手们能不能出手,未必有谱。
中国的回应动作没有太多悬念。南部战区官宣:任何搅局南海的行动尽在掌控。同一时间段,海军“通辽舰”“郴州舰”直接开始实弹训练。054A型导弹护卫舰、防空导弹、雷达系统全拉出来,打靶、实装、对海训练一样不少。
明面上说是“例行”。想想谁都明白,这时间点绝不是巧合。你搞联合巡航,我这边立马“例行”练兵,就是不让戏份落在外人头上。
但中国最有分量的“回击”,其实不是军舰,而是渔船。
8月5日,这一天是中国各地渔民最看重的“开渔节”。从舟山、宁波、到连云港,十万艘渔船浩浩荡荡出海,背后是海事局全力护航。
很多人看到新闻会问,开捕本来就是渔民老传统,怎么今年看起来这么“声势浩大”?这里面的门道,就不止捕鱼那么简单。一来,十万这数量已经能把美日常规舰队都比下去。虽说渔船不是军舰,但数量、组织程度,外加全程护航,分量立马不一样。二来,护航的船队,这次规格空前。海事局两个月的“护航开渔”,把传统作业和国家安全绑紧在一起。渔船分批次出海,有序、有组织。别人想闹事,先得掂量一下。
今晚看着这个画面,不禁想到过去几年南海的那些争端。2014年中国渔船在南沙半月礁附近被菲律宾海警截留,11名船员被扣。这一类的事,渔民吃了不少苦。这次官方组团护航,无疑是在明牌:中国渔民在自家传统渔场打渔,有国家撑腰。
国际法上,保护自家渔民安全,本来就是常规操作。中国这次边开捕、边护航,既对内保障民生,也对外亮了底牌。这里的“底气”,靠的是南海历代的渔业习惯,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那为啥渔船反而成了南海最有力的“表态工具”?
因为南海没那么简单。这里不是单纯领土争端,还是全球贸易的咽喉。三万亿美元的货物每年从这儿路过。谁敢保证南海出乱子,全世界不跟着遭殃?
再看最近这几年的走势。以前是哪个国家跟中国闹,单打独斗为主。现在,菲律宾拼命拉小团体,演化成“多边秀场”。美日韩也好,澳印法也罢,都抢着往里挤,但嘴上说得漂亮,真落到实处,谁都害怕在南海彻底撕破脸。
中国这次的回应,玩得很灵活,军事上“以练制练”,民事上主场作业。没有一味升级,没有无谓示弱,而是把握着有理、有利、有节的节奏。你动武装,我也练兵;你拉外援,我护自家民生。渔船出海成规模,既守住自己的手艺,又让对手琢磨不透下一步棋。
从菲律宾拉印度,联合搞巡航,到中国万艘渔船集中开捕,明面上都是“常规动作”,但细品下去,全是彼此试探底线。
归根到底,谁能真正主导南海,还得看谁有耐心、谁能找准分寸。历史上,中菲渔船涉事不断,今天有护航的国力、协调的组织,明眼人都能看到变化。
就像开渔节那成千上万渔船齐头出海的场面——海上每一艘船,都是支撑主权的力量,每个背影,都是中国态度的见证。
在南海博弈里,“主场”永远是句话,但关键时刻,拼的不是谁声音大,而是谁能让别人看清底线。
搏弈还会继续,但最后的分野,常常藏在这些“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