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为什么程瞎子久攻不下的山崎大队,被李云龙轻而易举拿下了
你知道吗?
战场上有时候差的不只是武器装备,更是打法和思路的天壤之别!
想想看,程瞎子的主力团嗷嗷叫地冲了八次,愣是啃不下山崎大队这颗硬钉子,可换了李云龙的独立团,嘿,一个冲锋就拿下了!
是772团不够拼命?
还是李云龙真有啥神仙妙招?
这事儿啊,细细琢磨起来,简直是一场教科书级的战术思维碰撞!
一、山崎闯祸,老总暴怒,程瞎子受命攻坚
这事儿得从山崎大队自个儿作死说起。
原本呢,这帮鬼子是迷了路,稀里糊涂摸到了咱们根据地的腹地一线天附近。
侦察兵一瞧,哎?
前面有个挂着红十字标识的地方,看着像医院,可转眼又发现有马车偷偷运弹药!
好家伙,这哪是什么医院,分明是咱八路军的秘密兵工厂!
虽然李云龙刚巧提前转移了几十箱手榴弹,但兵工厂还是被鬼子一顿炮火给炸得够呛。
消息传到彭老总那儿,老人家气得拍桌子:“区区几百号人就敢往我腹地钻?狂妄!必须全歼!”
于是乎,八路军迅速行动,一边派兵堵住山崎的退路和可能增援的鬼子,一边调集三八六旅和决死一纵从两面包抄。
这山崎大队长也是个“人才”,被围在李家坡高地后不仅不慌,反而得意洋洋地玩起了“中心开花”——把自己当诱饵,准备吸引八路军主力来攻,好让外围日军来个反包围!
他仗着占据高地、工事坚固、装备精良(特别是那几门迫击炮和机枪),还真就把八路军的几波进攻给硬生生怼了回去,气得彭老总直跳脚。
二、为何首选772团?李云龙凭啥不服?
彭老总下了死命令,386旅旅长立刻召集手下开会分配任务。
这主攻的“肥差”,旅长二话不说就给了772团的程瞎子。
这可把独立团的李云龙气坏了,对着刚开完会回来的政委赵刚就是一通吼:“人家吃肉,让咱在一边傻站着?什么预备队,还不是信不过咱们!”孔捷(孔副团长)也在一旁帮腔,说独立团正需要一场胜仗雪耻呢。
为啥旅长如此“偏心”?
原因其实挺实在。
772团是八路军序列里有正式编制的“正规军”,根正苗红的主力团。
反观李云龙的独立团,还有之前丁伟的新一团,那都是后来自己拉起来的“草台班子”,属于编制外的“游击队”。
当年过黄河抗日时,李云龙的新一团就因为没编制,差点被晋绥军拦下来,最后是拆散了混进程瞎子的772团里才蒙混过关的!
装备、人员,独立团都差着一大截。
用李云龙自己的话吐槽:“772团是亲娘养的,我们就是他娘的后娘养的?”所以,派装备最好、人员最齐整、训练最有素的772团打头阵,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三、“程瞎子”冲锋八次,为何撞得头破血流?
李云龙心里不服归不服,但旅长的命令得执行。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儿,让所有人都傻了眼:程瞎子的772团,对着李家坡高地发起了一轮又一轮,足足八次不要命似的冲锋!
结果呢?
每一次都被山崎大队凭借地利和火力优势,打得伤亡惨重,狼狈撤下。
打到后面,程瞎子眼睛都红了,死活不肯撤,嚷嚷着再给他一次机会他肯定能拿下。
旅长一看这伤亡数字和毫无进展的战况,心都在滴血,不得不强行把772团撤了下来。
那么问题来了,程瞎子为啥打得这么艰难?
李云龙后来一句嘲讽点出了关键:“告诉你们程瞎子,老子当年教他怎么打枪,现在就教他怎么打仗!”这“程瞎子”的外号怎么来的?
剧里没明说,但结合剧情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1. 指挥僵化,缺乏变通: 程瞎子的打法太“实诚”了——就是人海冲锋,硬碰硬!
这不就是典型的“添油战术”吗?
拿战士的生命去消耗敌人的弹药和体力。
山崎大队占据高地,机枪、迫击炮构筑了交叉火力网,这样往上冲,无异于活靶子。
2. 短视惜兵?
实则缺乏大局观: 当旅长决定换独立团上时,程瞎子第一反应居然是:“又是李云龙?怎么好事都是他的?”他光想着自己冲了八次,敌人“应该”也伤亡过半了,不甘心让李云龙来“摘桃子”。
却完全没意识到,外围阻击鬼子援兵的兄弟部队正在用命换时间!
整个八路军主力都面临着被反包围的巨大风险!
战机稍纵即逝!
这种斤斤计较个人和本团得失的想法,确实有点“瞎”。
3. 火力配置未发挥优势: 772团作为主力团,火力比独立团强。
但程瞎子的打法,让旅部的炮兵支援也成了摆设——鬼子缩在工事里,炮轰效果差;等鬼子冲出来反击时,双方又搅在一起,炮兵怕误伤自己人更不敢开火。
四、李云龙的“鬼点子”:挖沟掘进,手榴弹洗地!
772团撤下来时,独立团全团早就憋着一股劲儿,眼珠子都瞪绿了。
李云龙更是在观战时就琢磨开了。
他一接手阵地,立刻下令:“全体都有!给我挖!” 挖啥?
不是直接往上冲,而是挖交通壕!
土工作业,向鬼子阵地掘进!
这招太绝了!
山崎在工事里看着八路在眼皮底下挖沟,开始有点懵,没完全搞懂想干啥。
等他反应过来不对劲,急忙下令用迫击炮轰击沟壕。
可迫击炮炮弹想直接落进狭窄的壕沟里,那得是神炮手!
就算有伤亡,也不影响独立团继续吭哧吭哧往前挖。
山崎急了,派出步兵反冲锋,想堵住这不断逼近的“地龙”。
这下可给了旅长机会!
旅长一咬牙:“集中所有炮火,把炮弹通通打光!娘的,老子不过了!” 炮弹精准地砸在离开坚固工事、暴露在野外的鬼子冲锋队形里,炸得鬼子人仰马翻,狼狈地缩了回去。
而躲在壕沟里的独立团战士,则相对安全。
很快,几十条交通壕如同触手般,一直挖到了距离山崎主阵地仅仅三四十米的地方!
这么近的距离,步枪和机枪作用有限了。
李云龙亮出了他的终极杀招——手榴弹!
他集合了全团所有的手榴弹,甚至炊事班的都没落下!
组织了一批臂力强的战士,专门负责扔!
旅长这次也是豁出去了,支持到底!
总攻开始!
随着信号弹升空,独立团战士们拉弦,成箱成箱的手榴弹如同不要钱似的,雨点般砸向山崎大队的核心工事!
想象一下那个场面:短短几分钟,3600多颗手榴弹在鬼子头顶上开了花!
就算只有十分之一扔进了环形工事,那也是三百多颗!
火光冲天,爆炸声连绵不绝,整个阵地都在颤抖。
工事被炸塌,鬼子被炸懵,侥幸没死的也晕头转向,失去了有效组织。
就在这手榴弹烟幕还未完全散去的关键时刻,李云龙抽出大刀,一声怒吼:“弟兄们,冲啊!”独立团全体将士,包括骑兵连都下马当步兵使了,如同猛虎下山,挺着刺刀就冲上了阵地!
面对被炸得七荤八素、建制被打散的残敌,一场白刃战迅速解决了战斗。
憋屈了太久的独立团,终于用山崎大队的覆灭,一雪前耻!
虽然也付出了代价(骑兵连就伤亡十多人,步兵伤亡更大),但这一仗,打出了气势,打出了水平!
> 网友热评:
> @亮剑迷弟:李云龙这是把“土办法”玩到了极致啊!
谁说打仗一定要人海冲锋?
脑子才是硬道理!
> @历史军迷007:程瞎子猛冲八次也不是完全没用,至少消耗了鬼子大量弹药和体力,给老李创造了机会吧?
> @杠精本精:旅长是真疼李云龙啊!
程瞎子冲的时候炮火支援抠抠搜搜,老李一上就不过日子了?
手榴弹也攒着给亲儿子用?
所以啊,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程瞎子猛攻八次拿不下的山头,李云龙一个冲锋就拿下了?
答案就在这天差地别的战术思维里!
程瞎子代表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硬刚派,他的“瞎”,是战术眼光的缺失;而李云龙,则是把“智取”发挥到了极致,用土工作业规避敌人火力优势,用手榴弹雨弥补己方火力不足,最后靠白刃战一锤定音!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不在于你手里有多少牌,而在于你敢不敢打破常规,把手里有限的牌组合打出“王炸”的效果!
你觉得,如果当时旅长一开始就让李云龙主攻,结果会更快更好吗?
还是程瞎子的消耗战确实不可或缺?
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毕竟——战场瞬息万变,没有标准答案,但善于“看见”不同路径的人,往往能创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