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修好了但别急着鼓掌,这只是一个乡镇豪赌的开始
你见过那种开发商的PPT吗?
就是那种,未来的小区里,阳光永远是45度角,草坪绿得跟假的一样,几个金发碧眼的模型小人牵着狗,笑得比谁都开心。
那玩意儿,闻起来就一股子铜臭味和……梦想的味道。
今天刷到的这条新闻,就给我这种感觉。
闽侯县白沙镇,一个听起来山清水秀的地方,要搞个大的,叫“海-丝-时-尚-居-艺-小-镇”。
你听听这名儿,每一个字都恨不得把自己开除“镇”籍,直接空降陆家嘴。
现在,给这个“小镇”打头阵的三条路,沥青给铺满了,油光锃亮。
官方通稿喜气洋洋地宣布:项目总体工程已完成80%!
乖乖,80%,这数字可太有学问了。
它不是50%,让你觉得八字还没一撇;也不是100%,让你觉得尘埃落定。
80%,它是一种“稳了”的幻觉,一种“我们胜利在望”的鸡血。
就像你打游戏,Boss的血条眼看就剩一丝了,你觉得下一招就能收工,结果人家“哐”一下开了二阶段,直接变身把你秒了。
那剩下的20%,才是真正的地狱难度。
说回这个小镇。
这股“特色小镇”的风,前几年刮得那叫一个猛。
好像一夜之间,全国各地都从自家后院刨出了点“特色”,有的是龙虾,有的是玻璃,白沙镇呢,有手工艺。
于是,“居艺”这张牌就打出来了。
但这年头,光有手艺不行,你得会包装。
所以,“海丝”的大帽子一戴,显得咱有历史底蕴,国际范儿;“时尚”的标签一贴,表示咱不是老古董,玩的是潮流。
一套组合拳下来,一个投资几十亿,目标“全球美-学-生-活-体-验-中-心”的宏伟蓝图,齐活了。
可蓝图终究是画在纸上的。
要落地,就得有人去跟黄泥巴死磕。
那三条路——入园路、居艺环路、新城大道,加起来才三公里半,却是整个计划的第一块骨牌。
它要是立不起来,后面再炫酷的PPT,都是扯淡。
新闻里那个项目经理曾显相,就几句场面话,什么“抢抓工期,全力冲刺”。
但我敢打赌,记者镜头一挪开,他八成一脚就踹在旁边轮胎上,骂骂咧咧地打电话催那批还没到的路缘石。
这才是人间真实。
一个光鲜的概念背后,永远是一群糙汉子在尘土飞扬里,跟天气斗,跟预算斗,跟各种你想都想不到的幺蛾子斗。
现在,路面是平了。
可真正要命的,都在那剩下的20%里。
是那些埋在地下的管道,决定了这地方下暴雨时是看风景还是看“海景”;是那些人行道砖,决定了姑娘们的高跟鞋是优雅地走过,还是一步一个坎。
这些东西,就像明星的素颜照,最能暴露一个工程的真实水平。
路修好了,硬件跟上了。
然后呢?
这才是最扎心的问题。
我们见过太多“然后就没然后了”的小镇。
路修得倍儿宽,房子盖得跟童话似的,结果呢?
白天猫狗两三只,晚上乌漆嘛黑,所谓的“产业”最后全变成了卖不出去的楼盘。
我总能想象,白沙镇镇口那个开了几十年杂货铺的老阿伯,靠在藤椅上,看着那些巨大的工程车来来往往,心里是啥滋味。
他可能听不懂啥叫“海丝时尚”,他只知道,路宽了,车快了,以前街坊邻居站在路中间就能聊半天的日子,没了。
这条黑色的柏油路,到底是把外面的金疙瘩引了进来,还是把自己熟悉的生活给碾了过去?
所以说,一条路的贯通,它从来不是一个句号。
它是一个巨大的问号,被重重地砸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油光锃亮的沥青下面,压着的究竟是一个即将崛起的产业新城,还是又一个空心化的华丽舞台?
这出戏,大幕才刚刚拉开。
至于台上的角儿们最后唱的是《将相和》还是《霸王别姬》,光靠这几条路可说了不算。
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