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中药股财报冰火两重天:片仔癀跌落神坛,天目药业如何逆袭暴涨484%?
爱电竞介绍
爱电竞介绍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中药股财报冰火两重天:片仔癀跌落神坛,天目药业如何逆袭暴涨484%?

当片仔癀的存货堆到61.6亿、红日药业利润腰斩52%,而同为中药股的天目药业却利润暴涨484%,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期播客深入剖析中药行业的三座大山——成本压力、政策集采与消费降级,揭示从‘玄学光环’到‘拼刺刀时代’的残酷转型。嘉宾一针见血指出:‘凭运气赚的钱,最后都凭实力亏回去了。’但逆势增长的企业靠的不是神秘配方,而是商业常识:天目药业砍掉冗余业务专注核心,嘉应制药用自动化生产线死控成本,云南白药早已靠牙膏和日化品分散风险。未来中药股的出路在哪?告别单品依赖、提升运营效率、拥抱真实创新——当潮水退去,能站稳的永远是基本功最扎实的实在人。

主持人:你还记得上个月中药股三季报出来那天吗?我那天晚上刷完财报,感觉比看恐怖片还刺激——一边是利润腰斩52%的红日药业,另一边是利润暴涨484%的天目药业,这哪是财报啊,这简直是行业版《鱿鱼游戏》。你当时第一反应是不是也懵了?这同一个行业,怎么有人在ICU,有人在开香槟? 嘉宾:说实话我那天看完数据,第一反应是‘这数据没搞错吧?’但冷静下来一想,这根本不是偶然,而是整个行业被三座大山——成本、政策、消费降级——狠狠按在地上摩擦后的必然结果。你想想,以前中药企业躺着赚钱的日子,是不是就像在沙滩上建城堡?潮水一退,谁在裸泳,谁连泳裤都没穿,全露出来了。 主持人: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感觉!尤其是片仔癀,以前多神啊,零售价从几十块一路干到590块,黄牛价炒到1600块一粒,那哪是药啊,那是中年男人的爱马仕。但2023年它又提价到760块,结果呢?市场直接不买账,存货堆到61.6亿,比去年底多10个亿。你跟我说说,这到底是为啥?是不是大家兜里真没钱了? 嘉宾: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片仔癀的模式本质是‘奢侈品+饥饿营销’,靠稀缺性和神秘感撑起来的。但经济下行的时候,中产开始算买菜钱了,谁还愿意花小一千买一粒‘送礼撑场面’的神药?这就像你以前买限量球鞋,现在连耐克都得蹲打折。更关键的是,它的存货压得经销商不敢进货,营收自然崩盘。说白了,凭运气赚的钱,最后都凭实力亏回去了。 主持人:哎哟我懂了,片仔癀是死于‘傲慢’,那红日药业和寿仙谷呢?我看到红日药业利润腰斩52%,但毛利率没变,这不科学啊?还有寿仙谷,净利润降33%,扣非净利润直接暴跌54%,这俩是咋回事?你帮我拆解一下,我感觉这背后有故事。 嘉宾:你抓得准!红日药业的问题是‘依赖症’——它的收入一半以上靠中药配方颗粒,这玩意儿现在被‘集采’这把刀架着脖子砍价,价格跳水,利润空间被压到薄如刀片。毛利率没变,但净利率暴跌,说明它在成本和价格双重挤压下,赚的全是辛苦钱。寿仙谷更典型,它的灵芝孢子粉一盒卖1475块,平均一包52块,喝的不是孢子粉,是人民币粉末。更惨的是,它65%的收入靠浙江本地市场,本地一饱和,它直接歇菜。 主持人:天呐,这不就是典型的‘高端消费降级’吗?以前大家愿意为健康焦虑和身份认同买单,现在发现早睡早起多喝水更实在。那你说,那些逆势增长的公司,比如天目药业利润暴涨484%,嘉应制药增长超250%,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是不是有什么失传秘方? 嘉宾:哈哈,哪有什么秘方,全是商业常识!天目药业是‘灾后重建’的典范——它之前被ST戴帽,2025年摘帽后,没搞花里胡哨的新业务,就是砍掉乱七八糟的,把资源全押在中成药、原料药这些核心业务上。这就像重病的人,不追求跑多快,先把肿瘤切掉,能正常吃饭走路就赢了。嘉应制药更绝,它玩的是‘开源节流’——收入增长的同时,成本还下降,毛利率飙升。怎么做到的?自动化生产线+革新采购策略,把供应链成本死死按住。 主持人:等等,我插一句——嘉应制药这操作,是不是有点像精明的拳击手?不是靠一拳KO,而是靠耐力和体力分配,在持久战里耗死对手?那它除了省钱,还有别的招吗?我听说它还在搞研发? 嘉宾:没错!你这个比喻太贴切了。嘉应制药不光省钱,还在优化产品结构,把资源倾斜给双料喉风散这种高毛利独家品种。更关键的是,它和大学合作的新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已经快进Ⅲ期临床了。这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有赚钱的当家产品,有省钱的运营能力,还有能决定未来的研发投入。你想想,这跟片仔癀只靠一个小药锭,是不是天壤之别? 主持人:我突然有点明白为啥行业要转型了。片仔癀那种‘单品依赖症’,现在就是死路一条。那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你刚才提到云南白药、同仁堂,他们好像没这么惨? 嘉宾:对,云南白药和同仁堂就是活教材。它们早就靠牙膏、日化品、零售药店把盘子做大了,抗风险能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未来的出路就三条:第一,告别单品依赖,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第二,提升运营效率,从成本端挤利润,嘉应制药就是榜样;第三,真正的创新,不光是搞新药,也包括像寿仙谷那样,放下身段做铁皮石斛饮料这种快消品。守着祖宗秘方?祖宗也没料到今天有直播带货和消费降级啊。 主持人:说得太对了!这个十月的财报夜,简直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谁在裸泳,谁在练肌肉。那些还沉迷提价神话的,正在吃苦果;那些早就未雨绸缪的,反而在冬天感受到了暖意。所以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以后看中药股,是不是得换套逻辑?别再迷信神秘配方和涨价能力了? 嘉宾:完全正确!未来要看的是谁的经营策略更灵活,谁的运营效率更高,谁的创新布局更有远见。说白了,当潮水退去,神仙外衣被冲走,最后能在沙滩上站稳的,永远是那些肌肉最结实、基本功最扎实的实在人。你记不记得我们开头说的‘拼刺刀时代’?现在就是真刀真枪干的时候,讲故事的都该退场了。 主持人:我总结一下哈——从片仔癀的陨落,到红日、寿仙谷的暴雷,再到天目、嘉应的逆袭,这整件事的核心就是:行业从‘讲故事’进入‘拼刺刀’,从‘玄学光环’回归‘商业本质’。你同意吗? 嘉宾:100%同意!而且我得补充一点——这不是中药行业独有的问题,所有行业在经济下行期都会经历这种‘压力测试’。只是中药因为自带‘玄学光环’,反差特别大,显得更魔幻。但归根到底,商业的底层逻辑没变:效率、多元化、创新,三者缺一不可。你要是问我,哪个最重要?我会说,先练好基本功,再谈创新。 主持人:太棒了!那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吧。如果你有任何想法,非常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的每一条反馈对我们都至关重要。下期我们聊聊‘消费降级下的快消品突围’,你猜猜哪些品牌能活下来?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