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有2友国倒戈,送340亿稀土项目,帮美国解决稀土问题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近来,东南亚似乎成了国际经贸舞台的焦点,但是最近越南、柬埔寨、印尼却接连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动作频频,甚至其中有国家还主动懂给美国了340亿的稀土项目,想要帮助美国解决稀土卡脖子问题,那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复杂的考量呢?
其实这和特朗普政府的 “对等关税” 大限将至脱不开关系,所以东南亚三国就抢先与美签约,不过其中越南的协议很刺眼,自家商品对美出口至少加 20% 关税,美国商品进越南却零关税,这20 比 0 的关税差,让步幅度让人咋舌。
但是更值得留意的是那条 40% 的转运关税,明眼人都清楚,这是冲着中国商品来的,毕竟长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供应链深度绑定,这条款就是想切断这条路,除此之外,柬埔寨也没闲着,它也签下协议,把近 50% 的潜在关税降到 20% 左右。
要知道,2024 年柬美贸易顺差 120 亿美元,美国早盯着这块肥肉了,若不妥协,柬埔寨的服装、鞋类产业怕是要遭殃,毕竟,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扛不住高额关税的冲击,比起前面两个印尼的手笔更大,340 亿美元的稀土大单摆上台面,买液化天然气、农产品,订波音飞机,还让企业去美国投资。
而这么做,无非是想把美国对印尼的 32% 关税压到 20% 以下,甚至比越南的条件更好,这野心,毫不掩饰,整的看下来,三国都赶在 7 月 9 日前签约,显然是冲着特朗普的关税大限来的,面对美国的压力,它们选择用利益让步换生存空间。
但是这样的做法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倒戈”,因为之前和中国搞得贸易和合作可不少,但是如今迫于压力倒向了美国,连协议里面还藏着不少针对中国的 “暗箭”,这不就是“倒戈”行为吗?
不过也确实,他们这些招数直指中国的贸易渠道和供应链,就比如越南的 40% 转运关税,摆明了不让中国商品借道,多年来,中国和东南亚供应链交织,这一下等于堵了条重要通道。
再看柬埔寨那边,美国要求强化原产地认证,服装、电子这些主力商品,都得接受严查,就怕中国商品混进来,这招够狠,直接卡着转口贸易的脖子,中国企业想通过柬埔寨出货到美国,难了。
但是印尼的镍矿牌更关键,它有着全球最大的镍储量,偏要给美国开 “优待通道”,还审查中资,要知道,镍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材料,这一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原材料供应怕是要受影响。
所以这么看下来,美国这一系列操作,意图明显,这不就是想拆开中国和东南亚的合作,打乱中国的供应链布局吗?只是,这些针对性条款,真能如美国所愿吗?中国又会如何应对?
其实,中国和这三个国家的交情由来已久,合作的深度远超表面看到的这些协议,中越之间,政治上一直是友好邻邦,高层往来从没断过,经济上更不用说,2024 年贸易额突破 2600 亿美元,“一带一路” 和 “两廊一圈” 的合作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而且今年刚启动的 “中越人文交流年”,更是让两国人民的距离拉得更近,这种深厚的合作基础,不是一份协议就能轻易动摇的。而且中印尼的关系也不一般,从 1950 年建交,到 2013 年成为全面战略伙伴,再到今年建立的 “2+2” 对话机制,政治互信一直在加深。
经济上,中国连续 11 年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2024 年贸易额快到 1500 亿美元了,雅万高铁这样的大项目,更是两国合作的见证。至于柬埔寨这边,中国一直是它最大的投资国,洪马内政府虽然搞 “多边平衡”,但中柬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底子很厚。
这些过往的合作,都是基于互利共赢,和美国那种带着条件的协议比起来,根基要扎实得多,只是现在的变局,确实给这些合作带来了新的考验,而且三国和美国签的协议,带来的连锁反应正在慢慢显现。
越南带了个头,其他原本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有抵触的国家,心思可能就活络了,而特朗普就此尝到了甜头,以后用关税施压的次数怕是会更多,印尼这边,镍矿合作要是受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原材料供应就得另想办法。
美国企业借着低关税进入印尼市场,中国企业的份额可能会被挤压,而越南的转运关税,对中国供应链的冲击也不小,再加上那些依赖越南转口的企业,成本肯定要涨,甚至可能被迫调整布局。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中国和三国的合作,整个东南亚的贸易格局和供应链分布都可能跟着变,所以中国要应对这些挑战,还得靠深化合作,找到新的突破口,毕竟,多年积累的合作基础还在,这就是最大的底气。
总的来说,越南、柬埔寨、印尼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是在特朗普关税压力下的利益让步,条款中暗藏对中国的针对性,尽管中国与这三国过往合作深厚,但协议仍带来连锁反应,冲击中国供应链等。
不过,深厚的合作根基仍在,而且面对这些情况,中国也有自己的应对法子,先从贸易渠道上说,既然东南亚转口不好走,那就多开拓其他市场,像是非洲、拉美这些地方潜力大,这两年合作的步子已经在加快了。
而且供应链方面,国内的产业升级其实已经很快了,我们只要把核心技术攥在手里,就算外面有变动,底气也足,像新能源领域,不光盯着印尼的镍,也在找其他替代来源,至于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我估计也不会因为这些协议就松了,反而要更深入,多搞点互利的大项目,让彼此的利益绑得更紧,毕竟这么多年的交情,不是说变就变的。
还有就是规则层面,多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一来,应对各种限制也能更从容,你说,这些法子能顶住压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