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选举出丑闻,张丽善当众喊郝“主席不二人选”,台媒曝背后条款:先拿2026云林县长换人
前言
10月10日晚间,一场名为“餐叙”的大型聚,把原本低调的国民党主席选举推上了风口浪尖。
郝龙斌竟被爆出与地方派系云林张家进行赤裸裸的政治交易,公然拿党的未来做筹码。
这顿饭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政治交易”的疑云,让选举的焦点从“谁能带领国民党”滑向了“谁在出卖国民党的未来”。
一场明码标价的忠诚
云林张家这次对郝龙斌的支持排场大得惊人,这绝非一次寻常的竞选站台,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实力展示。
足足60桌的宴席前县长张荣味、现任县长张丽善,连同立委张嘉郡和在台中任职的张镕麒,家族核心成员悉数到齐,这种全家出动的阵仗,本身就是在告诉外界:张家的支持分量十足。
张丽善在宴会上更是直接喊出,郝龙斌是主席的“不二人选”,但这份看似坚定的“忠诚”,背后却被台媒爆出了清晰的价码。
传闻直指这是一笔典型的“以提名换支持”的政治期货交易,条款很具体:若郝龙斌当选,2026年的云林县长选举,必须提名张荣味的女儿张嘉郡。
不仅如此到了2028年,还要将现任县长张丽善,放入不分区“立委”的安全名单,张丽善作为蓝营县市长中第一个公开力挺郝龙斌的人,此举被外界普遍视为印证交易传闻的信号。
这种模式对郝龙斌与张家而言其实是历史的延续,双方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非典时期,时任环保部门负责人的郝龙斌,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遭遇巨大地方压力。
是当时的云林县长张荣味顶住压力出手相助,这份“人情”让郝龙斌感念至今,后来郝龙斌担任台北市长,也是采纳了张荣味的建议,任命了韩国瑜去执掌台北农产运销公司。
他们的关系从来不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理念之上,而是根植于实实在在的利益互惠和人情往来,这一次不过是将过去的默契摆上了台面。
当善变遇上摇摆
吊诡的是这场看似坚固的政治结盟,却建立在极其脆弱的信誉之上,交易的双方,都展现出了令人不安的机会主义倾向。
先看云林张家他们在政治立场上的“灵活性”可谓是出了名的,这次高调支持郝龙斌,展现出对国民党的绝对忠心。
可就在不久前的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张荣味却公然“背弃”国民党提名的候选人侯友宜,转而全力支持以无党籍身份参选的郭台铭。
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清晰地说明了一切:他们的“忠诚”并非对党,而是对利益,谁能提供最大的政治回报,他们的天平就倾向谁,这种“择时效忠”的模式,让这份支持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再看主角郝龙斌他一直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锐意进取的改革派,希望给国民党带来新气象。
可转过身他又一头扎进了最传统的派系利益交换之中,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自我矛盾,更让公信力受损的,是他那场虎头蛇尾的辩论风波。
10月7日他主动向其他候选人下“战帖”,要求进行一对一的公开辩论,摆出一副势在必得的姿态。
当候选人张亚中迅速应战后,所有人都等着看好戏,没想到仅仅两天后,郝龙斌自己却挂出了“免战牌”,单方面取消了辩论。
这一番操作下来不仅没能展现他的魄力,反而让他沦为笑柄,被外界嘲讽为“认怂”。
一个随时会根据利益调整忠诚度的“善变”盟友,搭配一个在压力面前摇摆不定、公信力受损的“摇摆”主角,这样的结合,从一开始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为这场交易的未来埋下了巨大的危机。
主席被绑架之路
郝龙斌如今面临的困境,其实是国民党历任主席命运的缩影,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恶性循环:不与地方派系做交易,就很难在选举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夺取大位,可一旦与派系深度捆绑,所谓的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
这段历史前主席朱立伦恐怕深有体会,当年他为了竞选主席,同样是向各路地方派系疯狂许诺,开出各种支票,最终成功登顶。
然而当选之后他才发现,这些承诺如同枷锁,一旦无法兑现,或者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胃口,他的权力就会被迅速架空,最终沦为一个被各方势力操控的“傀儡主席”,动弹不得。
历史仿佛正在重演,如果郝龙斌真的依靠这种模式当选,他几乎注定会重蹈朱立伦的覆辙。
这种交易模式的危害是系统性的,今天对云林张家开了先例,明天台中的派系、花莲的派系,能不跟进索求吗?
届时党主席的主要工作将不再是擘画党的未来蓝图,而是耗尽所有精力去平衡和协调各派系的利益纠纷。他的权力与权威将被不断稀释,从一个政党领袖,退化成一个派系利益的“总协调员”。
结语
从长远来看这种“餐桌政治”和“家族政治”的模式,对国民党的伤害是致命的。
它不仅固化了党内陈旧、落后的政治生态,更严重的是,它正在将那些渴望透明、公平与进步的年轻世代和中间选民,越推越远。
真正的政治革新,靠的不是人情往来,更不是资源置换,只要国民党的主席选举依然是一场变相的派系分赃大会,那么无论最终谁坐上那个位子,恐怕都难以带领这个百年大党,真正走出历史的泥潭,找到属于未来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