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最近消停不少,高志凯劳苦功高!
菲律宾最近消停不少,高志凯劳苦功高!
历史法理带来的深刻冲击,往往比单纯的军事威慑更具震撼力与持久性。
国际事务领域的权威高志凯,日前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办的一场重要论坛上,提出了一个令菲方与会代表陷入长时间沉默的论点——“东经118度线”。
这条表面看来仅属地理范畴的坐标,实际上构成了菲律宾领土主张的原始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其南海扩张诉求不可跨越的明确法律界限。
高志凯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菲律宾国家构建历程与其历史叙述之间存在的深刻矛盾:如果承认1898年《美西条约》的法律效力,那么东经118度线便成为不可逾越的法定边界;倘若否定这份条约的合法性,菲律宾整个国家主权的正当性都将面临根本性的挑战。
殖民时期条约:菲律宾领土的法律根基
追溯历史文献记录,菲律宾曾长期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1898年美西战争落下帷幕后,西班牙与美国共同签署《巴黎条约》,其中明确规定西班牙将菲律宾群岛主权移交美国,其西部边界精确划定为东经118度线。
这一具有法律效力的划界条款,将菲律宾领土严格限定在菲律宾群岛区域之内,并未将南海区域的南沙群岛及黄岩岛等岛礁纳入其领土范围。
1900年美西两国再度签署《华盛顿条约》,对菲律宾西部边界即东经118度线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与细化。
1930年美国与英国签订条约划分北婆罗洲与美属菲律宾之间的疆界,再次确认了这一重要地理界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935年颁布的菲律宾宪法第一条对国家领土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完全遵循《巴黎条约》的界定标准,未曾包含任何南海诸岛。
这一系列具有延续性的法律文书构建了一条清晰的证据链条:从国际条约到国内立法,菲律宾的法定领土范围始终不包括南海诸岛。
高志凯提出的关键性质疑
面对菲律宾近年来在南海区域的持续行动,高志凯在马尼拉论坛上的发言直指问题核心:“请勿试图曲解历史,《美西条约》明确划定了118度线,若意图向西跨越这条界线,是否意味着承认自身国界存在不确定性?那么其他国家是否也可据此向东扩展领土?”
他进一步深入阐释:“如果承认1898年《美西条约》的法律效力,那么118度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绝对界限;倘若否认这份条约的合法性,则将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整个国家的领土主权究竟基于何种法律依据?”
这番论述堪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精妙策略。
菲律宾若试图突破118度线向西扩张,无异于自行证明“国家地位的合法性存在疑问”,这种釜底抽薪的论证方式让菲律宾各界精英一时难以应对。
高志凯提醒菲律宾当局,应当严格遵守历史传承的边界界定。
若轻视这条具有法律效力的界线,实质上就是在动摇国家存在的根本基础。
03 南海仲裁案的谬误
菲律宾政府时常将2016年南海仲裁案作为其外交策略的组成部分,试图以此增加谈判筹码。
然而,在高志凯看来,该仲裁案自始至终缺乏法律效力,其裁决结果形同虚设,根本不具备任何实际约束力。
从法律层面深入分析,仲裁程序与诉讼存在根本区别。
仲裁必须基于当事双方的共同意愿才能启动,任何单方面推动并引入第三方介入的行为,实质上违背了仲裁的基本原则,沦为一种缺乏法律依据的独角戏。
“未经当事国协商一致的仲裁程序,本质上是对法治精神的践踏”。
这一观点直指仲裁合法性的核心问题。
回顾历史可见,菲律宾当年未与中国进行任何协商便强行启动仲裁程序,这种行为从源头上破坏了仲裁的合法性基础。
该仲裁不仅超越了国际法赋予的权限范围,更严重侵犯了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该仲裁裁决“不具备法律效力,中国不予承认”。
如今更应清醒认识到,按照国际仲裁的通行规则,此次仲裁从程序启动之初就存在根本缺陷,连进入实质审理阶段的资格都不具备。
04 中菲深厚的历史渊源
高志凯在马尼拉的演讲中向听众娓娓道来:中国与菲律宾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亲密邻邦,两国人民的情谊源远流长。
史料记载,南宋王朝覆灭后,大臣陆秀夫之子陆自立率领众多南宋遗民南渡至菲律宾群岛,在此建立“陆宋”政权。
为铭记国仇家恨,他特意更名为“陆复宋”,以此明志。
至明代时期,该地区名称演变为“吕宋”。
据《东西洋考》与《明史外国列传》等文献记载,当时“陆宋”国内以吕氏家族经济实力最为雄厚,而陆自立后裔仍执掌政治大权。
民间延续“陆宋”之称,而明朝官方则顺势采用“吕宋”作为正式称谓。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该地区后,始称“菲律宾”,吕宋由此从国名转变为特定岛屿的称谓。
数百年来,中菲两国从未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始终保持着和平往来。
双边贸易关系密切,菲律宾还定期派遣使节前往明朝进行朝贡交流。
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期间也曾造访此地。
明朝政府甚至在当地设立总督府,从文化传播到政治治理、经济发展等多个层面都给予了重要支持。
05 菲律宾的现实困境与战略陷阱
高志凯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菲律宾频频挑起事端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恃有美国在背后支持。
然而回顾近年来的国际局势,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反复无常政策屡见不鲜。
在关键时刻牺牲盟友利益对美国而言已是常态。
美国究竟将菲律宾置于何种地位?表面上是战略合作伙伴,实质上不过是在地区博弈中的一枚棋子,专门用于牵制中国发展。
倘若中菲矛盾持续激化,菲律宾甘当马前卒,其国防体系能够承受几轮现代化导弹打击?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而美国则坐享渔翁之利,菲律宾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实质好处?
高志凯为菲律宾指明方向:“应当同时与美国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
如果选择与一方结盟而与另一方敌对,这无异于自取灭亡”。
他进一步阐释:“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外交,或许是菲律宾最明智的战略选择。”
06 经济发展的硬道理
高志凯分享了自1978年以来指导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发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他回忆1993年访问菲律宾时的见闻,当时马尼拉的发展水平显著领先于中国大多数城市,菲律宾在东盟区域内被视为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
但时至今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已达到美国的135%。
据可靠预测,未来5到10年内,即使按官方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量也将超越美国。
菲律宾商界精英深刻认识到,在交通运输、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务实合作,将是推动该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
高志凯指出,菲律宾国内面临的诸多挑战本质上都是经济发展问题。
与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深化合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发展难题。
他举例说明:有菲律宾商人反映当地缺乏导航灯塔,严重影响海上航行安全。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其实很简单——中国在灯塔建设领域的技术水平、施工速度和成本控制都是全球领先的。
07 大国关系的理性选择
高志凯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中美和平共处的必然性”理论。
他驳斥了某些关于中美必有一战的错误论调,指出这种观点完全不符合现实逻辑。
核武器国家之间爆发全面战争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这将导致相互确保毁灭的灾难性后果。
高志凯特别强调:“中国永远不会率先使用武力,但中国也绝不会给予对手第二次攻击的机会。”
虽然中国拥有比水炮更具威力的武器装备,但中国始终秉持克制态度,选择不升级与菲律宾的海上对峙局势。
在中国周边地区,没有任何国家具备与中国军事抗衡的实力。
中国的国防建设目标始终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中国绝不容许任何国家对其发动军事侵略而不承担相应后果。
高志凯在马尼拉的演讲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层层剖析了菲律宾南海主张存在的法律漏洞。
面对那条跨越历史长河的东经118度线,菲律宾代表在现场陷入沉默。
这条界线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检验菲律宾国家主张合法性的重要标准。
菲律宾政治人物应当清醒认识到,美国远在太平洋彼岸,而中国是永远无法搬离的邻居。
与其成为他国博弈的棋子,不如把握战略自主权,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探寻国家的前进方向。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