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宋朝,改写历史,帝国崛起之路,霸气宣言:和谈?不存在的
哥们,告诉你个秘密!这本男频神作,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主角一出场就自带光环,但别急着定义他,因为他走的可不是寻常路。从平凡到非凡,每一步都踩在心跳点上,那惊险刺激的剧情,看得我直呼过瘾!作者脑洞大开,每一章都是新惊喜,你根本猜不到下一步会发生啥。别等了,错过它,你绝对会后悔没在深夜为它打call!赶紧加入书架吧!,咱们一起嗨翻天!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作者:唐晓非
第一章先杀一批搅屎棍再说!
唐哲觉得他是历史上最不幸的穿越者,别人都是穿越到明朝当王爷当皇帝或者宰执,最差的也可以去崇祯年代,来个翻盘,分分钟吊打了建奴。
但是他却穿越到了赵桓身上,就是那个听说自己要当皇帝了哭了整整一夜的窝囊废。
所有人都是绞尽脑汁想上位,他是一听说自己要成皇帝了就哇哇大哭。
更加悲惨的是,这货在历史上只做了一年零二个月的皇帝,就被北方的女真掳走了,北宋覆灭,中原沉沦。
也就是整个中国历史上被耻辱的靖康之变了。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这哥们儿在北方过得十分凄凉,最后据说从马上摔下来,被马踩死了。
这就意味着,再过一年零二个月,唐哲就要被金人掳走,北宋皇室全部要像牛马牲畜一样被拖到北方的寒苦之地,自己的女人要被轮了一遍又一遍。
华夏上下五千年,朝代兴衰,各有特色,但若说汉人朝代中,最软弱最没用的,就属宋朝了。
有宋一代,割地赔款,家常便饭。
和大汉的血气以及盛唐的强势没法比,即便是和后世的明朝比起来,也弱了一大截,至少明朝有天子守国门的传统,不割地不赔款。
整个宋朝,除了太祖赵匡胤还有一些大才,其他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怂,一个比一个软。
这不,便宜老爹把整个大宋江山搞得乌烟瘴气后,听说金贼要打来了,立刻吓尿,皇位都不要了,赶紧禅让,有多远跑多远。
而这个赵桓,一看皇位落在自己头上了,真是感觉悲从天降,直接哭晕在厕所。
不过一夜之后,憔悴的新皇脑子里却已经不是以前的赵桓,而是唐哲。
唐哲是一个企业小员工,就是那种满腔热血,但是每天都成鸡血最后变成狗血的小职员。
言归正传,既然都来了,就要想办法活下去不是?
其实宋朝这个朝代,除了公务猿臃肿一点,军队臃肿一点,武官地位卑微一点,官场浮躁一点,皇室胆小一点,外敌强大一点,还是有优点的,例如经济就很发达,不管结构如何,朝廷还是能收到税的。
至少不像崇祯那货,国库都空了,借钱也借不到,最后只好自挂东南枝。
但是北宋末年,社会形态已经扭曲,公务猿兼并土地高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全国的公务猿只有百分之三,却占据着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土地,这意味着许多底层人民都要被迫变成农奴。
仅仅这一点,就像蓄能已久的炸药,可能随时要把这个看似繁华的帝国炸得分崩离析。
皇帝先理了一理,按照后世某些书上说的,其实中国的历史,就是皇权和官僚的博弈。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有百姓,百姓是皇帝的百姓,皇帝一个人治理不了,于是就聘请了很多外人来治理。
这些外人就是以宰相和太尉为首的文武百官了。
就和后世的公司里的老板与管理者一个道理,老板自己注册公司,自己拿钱租场地,但需要发展业务,开疆扩土,就需要有人。
这宰相就好比是一个公司的总裁或者首席运营官,负责整个公司的运营管理,太尉就像市场总监,负责开疆拓土,司法部门更像是人力资源部,对人才进行考评。
只是这官僚集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背着皇帝剥削人民,就像某些公司的总裁,背着董事长在内部捞钱一样。
捞钱归捞钱,很多董事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嘛,但有些家伙只捞钱不干活。
若是董事长能干,还能压制得住这帮剥削人民的官僚,或者任用贤明的官员,若是遇到一个废物董事长,那分分钟玩完。
你比如眼前这个王八蛋,大宋著名的“浪子宰相”李邦彦,就是被著名的脑残艺术家宋徽宗一手提拔起来的。
宋徽宗这个人搁在后世,会是一个小有成就的艺术家,偏偏他投胎到了皇家,把全国人民坑得够惨,北宋末年的奸臣不是一个个出现的,而是一群群出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奸,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奸。
“请陛下保重圣体!”
李邦彦的声音传来,赵桓一阵恶心。
这个货可以说是葬送大宋江山的罪魁祸首之一。
一年零二个月后,老子被女真那群野蛮人掳走,老子的老婆要被搞死,老子的妹妹要被搞死,老子的下半辈子都完了,还保重个屁的圣体。
唐哲,哦不,赵桓温声细语问道:“李相公有何事见我……我朕?”
李邦彦立刻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高呼道:“陛下,眼下金国来犯,臣请求陛下立刻派出使臣求和,以免山河破碎,神州蒙尘。”
果然是跪舔的投降派啊,李邦彦这话说得,卖国还卖出荣誉感了。
“李相公,你看议和使臣派谁去比较好呢?”
李邦彦一听皇帝这意思好像是已经答应了议和,心中大喜,果然,新皇帝耳朵软,当太子的时候便是如此,看来这议和之事定下来了。
数日前,主战派李纲向上皇帝,也就是说如今的太上皇,进言请求禅让帝位于太子赵桓,宋徽宗那个怂逼立刻就答应了。
新皇与李纲走得近,朝野大臣们都在猜测这新皇帝是要重用李纲开战了,各个心中担忧,若开战了,金国人真把东京攻陷了可咋办,他们的金银财宝女人都在东京。
这可不行,万万不能!
于是,李邦彦便在蔡京等人的唆使下,连夜来见新皇,要求新皇立刻派出使臣议和。
弱宋自建国以来就有对外议和赔款的优良传统,比如檀渊之盟,弱宋罕见的打赢了,却议和了,赔款了!
你比如这一年金贼围攻开封,种师道和李纲将金贼击退了好几次,可以说是取得了绝对的胜利,硬是被撤职了。
唐帝国若是打赢了会对对手说:“你特么以后老实一点,小心老子灭你全族,每年乖乖进贡!”
弱宋若是打赢了会对对手说:“哎呀,你看我都打赢了,我是不是有资格谈议和了?我是不是有资格进贡了?什么?有资格了?哇,真是太让人高兴了!”
作为后世人的唐哲,用脚指甲都没有想通弱宋的渣渣皇帝们脑子里装的到底都是什么?
狗屎都不会这样运转!
李邦彦没想到新皇也是这样想的,一颗提到嗓子眼的心脏暂时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
他是典型的贪生怕死之辈,一提到战争,脑子里只有这几个词:议和!投降!割地!赔款!
“臣以为,派童贯童相公去最为合适。”
赵桓脸上露出微笑,心里在说:合适个屁,就童贯那尿性,去了肯定是求和,还不把整个江山都卖了。
“兹事体大,不如早朝由群臣议决,如何?”
皇帝如此说,李邦彦以为赵桓铁定是要议和了,激动道:“陛下圣明!”
说完皇帝再也不想看见李邦彦那张脸,三言两语打发他走了。
李邦彦走后,赵桓脸上露出了疲倦的笑容。
上一世,他已经够惨了,没钱结婚老婆跟别人跑了,升职加薪总是轮不到他。
这一世,好歹穿越到了皇帝身上,却没想到是北宋末年的地狱模式,最尼玛悲催的宋钦宗。
老子只是一个小职员,你让老子怎么来解救北宋末年的局面?这不是存心坑死老子么?
不过转念一想,上一辈子做任何事都要看人脸色,这一辈子……好像不需要了!
用短短几秒钟,赵桓就觉得开始自救。
议和?早朝要是谁敢提议和,朕就弄死谁。
这弱宋江山,就是对那帮道貌岸然的文人们太好了,不杀文人是祖制,历代皇帝都遵守祖制。
可惜赵桓是穿越过来的,祖制对他来说,不存在的,宋朝军权是直接掌握在皇帝手中的,更何况,东京城还有一万皇城司卫,皆是听皇帝调派。
至于赵佶嘛,他在位的时候,除了画画写字,就没有管过事,都是蔡京等人一手操办。
赵佶没想到,大臣们当然也不知道,有一个打算破坏他们所有规则的人来了。
“来人,让李纲来见朕。”
李纲见到通报,连夜进宫。
“臣李纲叩拜天子万安。”
“李卿快快请起。”
李纲起身,赵桓见李纲神色素白,眼袋肥大,情知他平日夜不能寐,必然是操劳外患之事,但他目光却依然有神,显然心志坚定。
若赵家皇帝有稍微狠一点的角色,弱宋江山何故尽落金贼之手?
那北方华夏百姓又何故遭外族凌辱?
李纲最近甚是郁闷,如今金贼欲南下,满朝百官,竟大多要议和,朝堂上唯有他主战,却是孤立无援。
太上皇禅让,新皇哭晕,朝堂上下皆忧心忡忡。
见李纲面上有忧容,赵桓自然知道他所思所虑。
赵桓起身,走到李纲面前,拉住李纲的手。
李相公啊,你那个样子是什么表情?朕不是基佬,你不要误会,朕只是想让你觉得朕很重视你。
赵桓用很中肯的语气道:“金贼南下,朕统神州,如今国难当前,朕不敢苟且,欲与金贼决一死战,此战便要仰仗卿了!”
李纲一听,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啊。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俩人之间会发生点什么。
赵桓心中道:其实北宋末年的格局也不算糟糕到无药可救,至少朝堂的士大夫也不全如崇祯朝那般贪生怕死,这李纲便是忠烈之辈。
更别说还有岳飞、韩世忠、宗泽等人。
宗泽是北宋末年顶梁柱,可惜年岁已高,此时中兴四将之首的岳飞才24岁,尚未遇到宗泽,却已经是热血青年,不知身在何处。
想到这里,赵桓觉得局面真的没有想象那么差,而且只要将李纲用好了,再调种师道回京勤王,只需要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走,再将议和派全部杀掉,金贼必无法攻破东京。
“李卿,朕问你,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尽管提出来,朕来帮你解决。”
“回陛下,如今朝堂以蔡相公为首,皆言议和,致京师无人敢正面应战,臣以为陛下当向举国上下表决心,誓死守国!”
李纲素以刚直著称,赵桓今日算是见识到了,这话也只有他敢说,方才的李邦彦之流必然早就劝他南下避难。
赵家皇帝缺的是血性,皇帝怂,致使举国上下皆怂。
只有你想不到的怂,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怂。
赵桓点了点头,依然非常温和地说道:“好,李卿,朕知道了,早朝之时朕便来做表态!”
李纲激动得无以言表,他最害怕的不是金贼南下,而是害怕当今天子一味求和。
“圣天子在上,臣必赴汤蹈火!”
有了李纲的这一席话,赵桓心里踏实多了,他也向李纲表了决心,就算豁出这条命也不议和,决战到底。
出宫后,李纲一路兴奋,今日见赵桓,觉得赵桓似乎有往日有些不同。
李纲走后,赵桓思忖前后。
北宋千疮百孔,土地问题、公务猿问题、军队问题、财政问题,全是问题。
但现在最紧要的是解决金贼南下的问题,不然赵桓就要被掳掠到北方过悲惨生活了,接下来他心中一腔的抱负又谈何施展?
唐哲这个人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和抱负,前世的失败人生处处受憋屈。
他最大的理想就是:为所欲为。
皇帝就了不起吗!就可以为所欲为吗!
没错,皇帝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至少,唐哲打算做这样一个皇帝。
第二章既然你这么想死,朕就成全你
世人只知明朝有锦衣卫,为皇帝亲军,代皇帝行事。
却不知,在宋代,也有与锦衣卫一样的机构,便是皇城司。
皇城司在历史上并不出名,最重要的原因是宋朝士大夫集团太强势,即便皇帝将相权和兵权都分散成功达到了相互掣肘的局面,但皇城司的势力依然出不了汴京。
此时在赵桓面前的这个人便是皇城司干当官之一的谢大海,谢大海这个人出生卑微,父母没啥文化,听算命先生说命中缺水,于是父母就给取了个名叫谢大海。
他的父母也是够直接。
其实也可以叫谢水水,谢多水,谢潮水……
贫苦人家的孩子要往上爬,必须付出比别人多一万倍的努力,谢大海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目光中流露出坚硬,走路的时候,整个人站得笔直,就像一支枪竖立在地上。
饶是如此,他们这种武人,是没有地位的。
和锦衣卫一样,干当官做的都是铁血之事,必须要冷酷之人,谢大海很符合皇帝爪牙的形象和气质。
赵桓找的就是这样的人。
冷酷归冷酷,但在皇帝面前,谢大海还是收敛得紧。
见到皇帝,谢大海行礼,恭敬道:“卑职叩拜天子万安!”
赵桓也未让他起身,而是道:“谢大海,朕问你,方今皇城司要职为何?”
虽不知皇帝为何突然这样问,谢大海唯有恭恭敬敬道:“皇城司乃陛下亲军,一掌宫禁宿卫,一掌刺探监察,皆为陛下分忧!”
“你口中陛下指的又是何人?”
谢大海心中一凛,皇帝为何突然问得这般直白?
当下新皇刚刚继位,皇城司名义上算是到了新皇手中。
其实以前在道君陛下手里的时候,皇城司基本上是荒废状态,虽说是天子亲军,但皇帝完全不管事啊,被那群文臣天天压着打。
他连忙开口小心答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陛下九五之尊,代天统御神州,微臣愿赴汤蹈火,粉身碎骨!”
赵桓现在终于切身体会到为什么放牛娃要设置锦衣卫那种机构了,作为孤家寡人的皇帝,实在太需要这样的机构。
不然如何对抗群臣?
如何监控民间舆情?
如何刺探敌国军情?
靠那帮整天只知道读圣贤书满脑子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他们分分钟可以把你忽悠瘸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赵佶也是被忽悠残了的,当然,他自己也昏庸。
要牢牢地掌管一个庞大的帝国,皇帝必须要有自己对内的直属亲军!
这支亲军的效果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皇帝让他们上刀山,他们争着往上爬,皇帝让他们下油锅,他们抢着跳!
赵桓认为,自己接下来一系列的改革政策的实施,必然会阻力重重,他都能预想得到。
膨胀了膨胀了,先保命要紧。
所以,他必须要有比卫鞅还要强势的铁腕政策!
所以,他太需要皇城司了。
赵桓说话语气十分温和,但内心却是无比黑暗,要为所欲为,先要掌握武力。
“谢大海,朕刚刚登基,蔡京、李邦彦等朕的肱骨大臣们,就在朕面前说你以皇家名义,结党营私,滥用职权,可有此事?”
谢大海顿时吓得面色发白,全身颤抖,连忙道:“罪臣万死!罪臣不敢!还请陛下明查!”
“这确实是死罪,而且可能殃及家人。”
“天子明察!”
等谢大海害怕到差不多,赵桓又道:“大臣们说,朕的亲军都是一帮败坏纲纪的土匪,应当废除,所有皇城司卫当彻查,流放!”
“卑职有罪!”谢大海心中叫苦,皇城司虽说是皇帝亲军,但被那帮大臣们压得死死的,他们对那帮大臣真是恨死了!
这大宋讲究的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说白了,强势的士大夫集团,直接碾压了皇城司,将皇城司的势力范围硬生生围在了开封城。
这也是后世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皇城司的最重要的原因,你看明朝的锦衣卫,各个如狼如虎,那是因为有明朝的皇帝们撑腰!
眼看谢大海已经害怕得在颤抖,赵桓继续道:“你何罪之有,依朕看,那群书呆子以为他们真的能执掌好这个国家了!”
谢大海微微一怔,又听皇帝道:“朕乃是天子,皇城司乃天子亲军,他们胆敢当着朕的面诬告朕的亲军,是要造反,造反是要杀头的,不是杀你的头,是杀他们!”
谢大海将脑袋埋在地上,一动不敢动,心中却是琢磨不透赵桓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皇帝要动士大夫?
这可是破天荒啊。
难道我们皇城司要崛起了?
“没错,皇城司要崛起了。”
耳边再次传来赵桓的声音,谢大海猛地抬头。
卧槽,天子真是神人啊,我心里在想什么他都知道?
“自今日起,朕交代的事,该办的去办,放手去办,缺人就来跟朕说,朕为你做主,他们动不了你!”
“多谢陛下信任,卑职万死不辞!”
谢大海全身都汗湿了,真是有惊无险啊。
待早朝,朝堂下大臣高呼万岁后,赵桓道:“有事准奏,无事退朝。”
看见大臣们站立两边,赵桓感觉……好爽!
这是为所欲为的开始!
“臣有奏。”却见那李邦彦连忙站了出来,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他早已将昨晚与赵桓所见与蔡京等人说了一遍,这朝堂至少的士大夫们,除了李纲,都已经笃定皇帝要议和了,今日这议和之事便是要彻底定下来,并且选派使臣,最好今日便启程北上,以免夜长梦多。
赵桓一见果然是李邦彦这个王八蛋站出来了,心中乐呵着,老子就担心你这王八蛋今天不站出来,没想到这么快!
赵桓还是低估了这群人对战争的畏惧,李邦彦一副贪生怕死的狗样,可真是让赵桓打开眼界。
“李卿有何事要奏?”
“陛下,金人已经渡过黄河,正往开封前来,臣以为,当派使臣前去议和。”
一边李纲一听,立刻也上前,抢了李邦彦的话,道:“陛下,万万不可,金贼欺软怕硬,我朝越是畏惧金贼,金贼越是得寸进尺!”
“陛下,金人久居北方寒苦之地,南下不过是为了求取粮食过冬,我朝断没有必要与金人开战,只需要赠与他们钱粮,他们必然会退兵!”
“陛下……”
李纲想再言,被童贯打断:“陛下,大宋乃天朝上国,富甲天下,何须与境外蛮夷计较,臣亦以为当议和!”
王甫道:“臣附议!”
赵桓一见这架势,顿时心中乐了:果然,这几个家伙不亏是北宋末年巨奸。
就说这童贯,掌管禁军二十年,将整个大宋的禁军都废掉了。
但邀功却是一把好手。
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求金贼攻打燕京,后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归,却大肆邀功。
便是在今年,金贼南下,攻打太原,身为枢密使,全国最高军政长官,竟然弃全军南逃,致使宋军西军大乱而惨败。
那王甫就更不必说,方腊起义,粉饰太平,隐瞒不报,致使南方祸端大起。
赵桓看着这些人精一样、各怀鬼胎的大臣。
为所欲为是什么?
就是一切都是老子说得算!
赵桓高喊道:“皇城司谢大海何在!”
却见一个戎装的大汉走了进来,目光冰冷,全身散发着肃杀的气息,让整个朝堂都一冷。
李邦彦连忙怒喝道:“大胆武夫,此乃朝堂,圣天子与群臣议事之所,你敢带刀进来,来人!将此人拉出去斩了!”
不得不说宋朝的士大夫们权力很大,李邦彦竟敢当着皇帝面如此呵斥,当然,事后他必然会跪在地上说臣有罪臣孟浪,为了天子安危,臣万死不辞之类的话。
李邦彦的话也是其他士大夫心中的想法,谢大海即便是皇帝亲军又如何?皇帝亲军也不能带刀如殿,此乃大忌,更何况武夫本来就低文官好几等。
赵桓怒道:“李邦彦,你好大的胆子,是你是皇帝,还是朕是皇帝!”
李邦彦早就做好了准备,他连忙颤抖地下跪:“陛下息怒,微臣担忧圣体有损,冒死不敬!”
冒死?宋朝自钦宗以前,并未杀过士大夫,这是宋的祖制,即便李邦彦如此,他定然知道赵桓不会杀他。
不但不会,还会在皇帝心中留下好印象。
好印象?这样的好印象你还是给阎王去看吧。
赵桓露出了笑容,也露出了大白牙:“李卿,你的确是在冒死,既然你这么想死,朕就成全你咯。”
第三章谢大海,你帮太师一把!
赵桓坐在皇位上,轻声道:“念。”
旁边的太监立刻宣旨:“朕膺昊天之眷命:金贼南下,李邦彦身为太宰,畏金贼如虎,有辱大宋气节,革太宰位,拖去午门,斩立决!钦此!”
此诏一出,群臣震惊。
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杀过文官大臣,最严重的也只是流放,更别说在朝堂上公开宣示杀人,而且杀的是当朝太宰。
而且只是提议和就要杀头,这未免太过儿戏了吧?
大臣们这样想,但是赵桓却不这样认为,在他这个后世人看来,李邦彦的议和就是赔款,就是割地,就是卖国!
卖国之人不斩立决,难道还供着当大爷?
陛下,饶命啊,陛下,我朝没有午门啊,午门是什么鬼?
“陛下万万不可!”说话的却是王甫,并非王甫与李邦彦关系有多好要救他,相反,这王甫与李邦彦是敌对关系,王甫刚才也站出来说了议和,若要杀李邦彦,岂不是他王甫也有罪?
同样说要议和的童贯也是深吸一口气,佯装淡定。
王甫道:“圣天子在上,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开始破例。”
赵桓铿锵有力道:“卿多虑,便从朕开始破例!”
“臣等忠君为国,肝脑涂地,李太宰所言议和亦是为大宋黎明百姓着想,为圣天子江山社稷太平,圣天子刚刚继位大统,便要杀戮忠臣,此乃桀纣之道,不可取!”
赵桓直直盯着王甫,他敏锐察觉到了王甫说这些话背后深一层次的意思。
王甫绝对不是忠良之辈,他也非敢谏言的人。
赵桓刚登基,这满朝大臣都是宋徽宗的旧臣,尤其是王甫、李邦彦、蔡京、童贯这几个货色,在后世被称为“北宋六贼”,这些人都是拥戴宋徽宗的,即便宋微宗现在退位了。
所以他们胆敢在朝堂上这般撒野,也是有靠山的。
按照后世的史书来看,宋钦宗赵桓的确杀掉了李邦彦,但那也是在形势所迫,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也流放了蔡京,将童贯斩首。
但是在现在的赵桓看来,那些做的都不够,远远不够。
他要李邦彦现在就死!他要将蔡京立刻挫骨扬灰,他一天都等不急!
赵桓站起来,怒道:“王卿,好一个忠君爱国,好一个为了天下黎明!何也!死哪里去了!”
御史中丞何也连忙出列:“臣在!”
“念!”
何也道:“宣和二年,睦州方腊小贼忤逆造反,王甫粉饰太平,不上报朝廷,致使叛军力量扩大,攻破了六郡。先皇帝派童太师率秦地十万大军才平灭方腊小贼。王甫仍因功转为少傅,又升为少师!王甫有欺君之罪!”
古人皆以字相称呼,若是直呼其名,则表示不尊敬。
何也此时直呼王甫名讳,意思已经很明显,老子要整死你!
“除此之外,王甫借位高权重之机为奸邪,搜罗诸多子女玉帛享乐,诱惑并抢夺徽猷阁待制邓之纲的妾,反而与邓之纲加罪流放到岭南。后王甫升为少保、太宰(左宰相),又上请设应奉局,王甫兼任提领,中外钱财允许他随意用,竭天下财力供应奉局之用,凡四方水土所产珍奇之物,皆苛取于百姓,然进奉给先皇帝之珍品不到十分之一,其余全归王甫似有。御史陈过庭请求罢去那些以御前使唤为名的冗官,京西转运使张汝霖请求罢去进奉西路花果,先皇帝曾采纳,王甫又上章弹劾他二人,二人都被流放远郡。王甫有贪污受贿,独断专权,陷害忠良,鱼肉百姓之罪!”
列了几大罪名出来后,何也又补充了一条:“方才,王甫亦言议和,有辱我大宋气节,当斩立决!”
御史中丞言罢,王甫大怒盯着何也道:“何御史,你一派胡言,你敢辱蔑本相!”
“陛下,何也居心叵测,臣冤枉!”
赵桓却是神色铁青,直直盯着王甫,道:“念!”
一边的太监似乎也被赵桓的气势震慑住了,有些颤抖,立刻拿出第二份圣旨,大声念道:“朕膺昊天之眷命,宰相王甫贪赃枉法,欺上瞒下,鱼肉百姓,横征暴敛!即可处死,抄家,灭九族!”
“啊!”王甫面色瞬间死灰。
“陛下!不能啊!陛下!我朝开国以来,未有杀过士大夫,更别说诛九族,陛下莫要行桀纣暴行!”
“望陛下三思!”
群臣皆跪在地上,除李纲、何也外,齐声呼喊。
李邦彦和王甫面色瞬间又恢复了一些,心想我们乃是太上皇旧臣,把持朝政几十年,你一个新皇帝上来第二天就要连杀两个宰相,这不是荒唐吗,就算你圣旨出来,必然满朝文武反对,你只能收回成命!
“谢大海!还愣着干嘛!”
谢大海心中大快,往日这些相公们对皇城司是极度厌恶,多次向太上皇谏言要撤掉皇城司,骂他们是害群之马,谢大海早就看他们不爽了。
立刻有几个前殿侍卫将李邦彦和王甫像拧小鸡仔一样拧起来。
“太师,救我!”
“太师!”
他们叫的太师便是大名鼎鼎的蔡京了,蔡京此时已经眼瞎,但一颗权欲欲望的心却还散发着狂热的活力,李邦彦昨晚去见赵桓,就是他唆使去试探。
蔡京终于站出来了,他说:“圣天子在上,祖宗之法不可变,陛下初登基,便要杀宰相,乃是亡国之兆,更何况先皇帝还在。”
蔡京之所以站出来说话,并非他要保住李邦彦和王甫,事实上,这两个人都先后得罪过蔡京。
蔡京只是不想新皇帝乱来,一旦对文臣开了杀戒,保不准下一个就是他了。
而事实上,赵桓早就料想到最后蔡京会站出来,他也为蔡京做了准备。
在历史上,蔡京是北宋六贼之首,是当时的大宋群众们最痛恨的人之一。
靖康元年蔡京被赵桓流放,载满金银财宝一路南下,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卖给他东西吃,最后在长沙活活饿死。
蔡京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可惜他的才能没有用在治国正道上,却都用在了如何讨好宋徽宗,例如大兴花岗岩,就是他搞出来的,整个大宋被他搞得民怨四起,和宋徽宗那个脑残皇帝一丘之貉。
当然,这个年代的士大夫们会说是蔡京欺骗了赵佶,一切都是蔡京的问题,和皇帝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在赵桓看来,宋徽宗也是个白痴,不然怎么会任由蔡京胡来。
赵桓觉得正统历史里蔡京的死法完全是便宜蔡京了,像蔡京这种人,就应该凌迟!然后诛九族,以昭告天下!
蔡京此话有两层意思:一、宰相你不能杀,最多流放;二、太上皇昨天刚把皇位给你,不代表太上皇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我们都是太上皇的旧臣,你敢动我们,就是在明着和太上皇作对,你是嫌当一天皇帝时间太长了吗?
作为穿越过来的赵桓,当然知道他们脑子里在想什么,不然那么多历史书和小说都白看了。
他直言不讳道:“太师是认为朕没有权力杀人吗?需要太上皇来点头?”
皇帝如此直白的朝堂上质问,是蔡京完全没有想到的。
他们并非第一天认识赵桓,赵桓这个人在做太子的时候优柔寡断,从无主见。
今日早朝,却未曾想闹出了这等局面,这哪里是优柔寡断,这分明如嬴政、刘彻一般,暴君一个!
见来威慑来不了了,蔡京立刻来软的,装可怜,他眼睛本来就已经瞎了,再这么一跪,一哭,看起来比街边要饭的还要凄惨。
“陛下,臣万万没有此意,臣是为了大宋江山着想,若是今日陛下非要杀宰相,臣只能一头撞死在这龙柱上,以表对大宋的忠心!”
这个时候,你不得不佩服蔡京的演技,可惜他没有生在后世,若他生在后世,美国好莱坞的小金人必然有他一个。
赵桓一听,乐了:哟呵,你丫这是要一哭二闹三上吊啊!
“谢大海,你帮太师一把。”
第四章凡言议和者,斩立决!
谢大海走过去,动作娴熟地拧着蔡京,摁住他的脑袋,也不等蔡京挣扎,便将他的脑袋往龙柱上撞,砰的一声闷响,群臣呆若木鸡,那表情,像是被掐住脖子的鸭子一样,眼珠子差点都掉下来了。
蔡京已经七十几岁,哪能受得住这等折腾,才一下就晕了。
但谢大海多有经验,你不是要死么?只是晕了怎么成,必须死!
他眼中尽是冷光,皇帝这是要重用皇城司,有皇帝撑腰,他怕谁,高俅太尉早已怂逼一个躲在角落一声都不敢吭了。
谢大海再撞一下,直接将蔡京脑袋撞破,脑浆都流出来了,当场惨死。
终于死人了,刚才朝堂上都还停留在争论和降罪的阶段,士大夫们还联合在一起,抵抗皇命,相信年轻刚继位的皇帝必然会收回成命。
但是!现在有人死了!而且不是别人!而是当朝太师!并且是在这大殿上被直接撞死的!
这表明什么?这表明皇帝不是吓唬他们玩的,是真要杀人!
一时间,朝堂上惊若寒蝉,无一人再敢站出来说话。
而皇帝则开始了他拙劣的演技,赵桓大惊失色,一副惊呆的表情:“谢大海,朕只是让你将蔡相公搀扶起来,你怎么就把人给撞死了?”
谢大海连忙匍匐在地上:“卑职罪该万死。”
不待大臣们说话,皇帝继续他浮夸的演技,走到下面来:“太师,太师,朕对不起你啊!没想到……没想到……”
“快来人,将谢大海带下去好吃好喝供着,哦不,打入天牢……”
于是外面的皇城司卫转身将谢大海带下去,大鱼大肉开始招待起来。
那李邦彦和王甫被皇城司拖下去,高呼冤枉。
赵桓重新坐回皇帝位上,一副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样子。
为所欲为的感觉真好啊,管他呢!
反正劳资活不过一年了!
“念。”
一边太监取出了第三份圣旨,又开始念。
“太师蔡京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排除异己,窃弄权柄,陷害忠良,大兴花石岗之役,建延福宫、艮岳,耗费巨万,设西城括田所,大肆搜刮民田,为弥补财政亏空,又祸乱盐法、茶法,铸当十大钱,以致币制混乱,民怨沸腾!判斩立决!钦此!”
这一次念,下面却是再无一人敢出声。
卧槽!你这皇帝变脸比翻书还快!
刚才蔡京被撞死,你还一脸愧疚。
特么转眼就判罪了!
殿内的气氛仿佛凝固了,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太监念完,后又取出一份,道:“枢密使童贯,未克复燕云,耗百万赎买,回京邀功,欺上瞒下!后在西北一役,身为统帅却临阵脱逃,至西线崩溃,罪加一等!掌兵二十年,不休兵戈,不整戎装,至国朝禁军日益废弛,玩忽职守!斩首示众!钦此!”
太监一口气念完,童贯已经全身颤抖:“陛下!冤枉!”
群臣心中一凛,这是要一口气连杀四位宰相!
古往今来未有之!
皇城司将童贯拖下去,殿内一片死静。
赵桓继续没心没肺道:“念!”
还来!难道还要杀第五个宰相不成?
所有人都恐惧,深怕下一个是自己,尤其是梁师成和朱勔,这两个人也是恶迹斑斑。
“金贼南下,朕欲与金贼决一死战,若有敢言议和者,诛九族!兵部侍郎李纲临危受命,接掌枢密!钦此!”
所有人都缓了一口气,原来是提拔李纲的圣旨。
李纲上前拜谢:“臣谢恩,圣天子在上,臣必肝脑涂地,粉身碎骨,将金贼驱逐出我大宋领地!”
李纲虽说对赵桓当殿杀蔡京也有些异议,但他此时更多关注点是主战。
实际上,眼下最大的矛盾是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很快将会兵临城下。
“李纲,你记住,朕要的不仅仅是将金贼驱逐出大宋领地,朕要的是收回燕云,饮马河西,重回汉唐旧地,振我华夏雄风!”
“遵旨!”
退朝后,赵桓回到自己的书房,他一夜未眠,现在有些劳累,但更多的是兴奋。
“陛下,高太尉求见。”
“让他进来。”
“罪臣叩拜圣天子!”
“高太尉何罪之有?”
“罪臣任太尉以来,禁军松懈,乃是罪臣无能,请圣天子降罪,罪臣甘愿受罚!”
先前早朝,被赵桓这么一杀,最先醒悟过来的却是这位高太尉。
说到高俅,后世很多人是从《水浒传》里了解到了他,但其实《宋史》中却并未有他详细的记载,只能粗略判断他这个人是一个地地道道草根,因为足球玩得好而得宠。
高俅与童贯、蔡京非一党,虽说也不干净,但为人倒是仗义,他最开始是苏轼的书童,后来得势,蔡京对苏轼迫害,高俅不但没有参与,反而出手援助。
他说这一辈子,都不能忘记苏轼对他的恩情。
就冲这一点,赵桓对高俅尚有一些好感。
赵桓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好人,相反,他的志向就是做一个无耻的流氓!
他也完全可以容忍朝中有人在灰色地带拿钱,他最不能忍的是,那些拿了钱不干活,比猪还懒的家伙,不但如此,他们还阻碍皇帝政令的下发!
并且,还绞尽脑汁收刮民脂民膏!大宋的跗骨之蛆!这样的人,他是最痛恨的!
这高俅虽说也没有做什么事实,但赵桓却觉得另有他用。
“高太尉多虑了,太尉忠君报国,朕心里清楚,只是朕有一想法要与太尉说说。”
高俅一颗悬着的心立刻落了下来:“请圣天子明示。”
“国人喜欢蹴鞠,久闻太尉乃是蹴鞠高手,朕欲设立蹴鞠院,命卿为蹴鞠侍郎如何?”
高俅身为太尉,乃是全国军政首脑,与童贯的枢密使一个级别,那蹴鞠院却最多是礼部下设的分支,蹴鞠侍郎官就更低了,这是明着降级。
不过高俅也极聪明的人,他能做到太尉之位绝对不是他有真材实料,而是懂得博取宋徽宗的欢心。
现在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徽宗已经退居幕后,高俅思前想后,也觉得自己该交出太尉之职了,毕竟接下来与他对着干的是李纲那个暴脾气,他年近六十,一大堆的把柄在皇城司手里,御史们也早就盯着他了,保不准明天他也可能落得和李邦彦等人一样下场。
不如主动来请罪,望皇帝能从轻发落。
皇帝没有要他的脑袋已经是万幸,现在让他去搞蹴鞠,那又是他本人生平最大的爱好,他当然是愿意的。
至于梁师成等人,今日必然会去先皇帝那里告状,接下来免不得有一场恶斗。
在正史里,宋徽宗南逃,高俅是宋徽宗一党,他率领禁军南下去追随宋徽宗了,与同时宋徽宗的狗的童贯争风吃醋,后来高俅放弃重回京师,很快病死。
高俅眼下来找赵桓,着实是吓破了胆。
蹴鞠侍郎就蹴鞠侍郎,这个闲职也挺好,适合养老!
但是赵桓却不这么想,对于他这个后世人来说,国足是整个中国的痛,他回到宋朝,当然要从宋朝开始狠抓,他对高俅的这个职位是寄予厚望的。
从更深一点的层次来说,运动可以增强国人身体素质,改变国民风貌!
赵桓不仅要在大宋推行全民体育运动,等拿下草原地区,他还要派商人去草原养大批量的牛,改变大宋人民的饮食结构。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