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堆积如山烂地里,得罪中国代价惨痛,如今终于后悔莫及
还记得吗,就在不久前,越南有个果农,叫阮文海,他站在自家的榴莲园里,那种骄傲啊,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说,中国人就喜欢我们这儿的榴含,贵点也抢着要。靠着这个,他家的小楼盖起来了。
那真是个好时候。可现在呢?风光不再了。曾经被捧在手心里的“绿色黄金”,就那么一堆一堆地,在田埂上烂掉,以前那种甜到腻人的香气,全被一股子酸腐味给盖过去了。你说这变化,快不快。
这事儿说到底,真怪不了别人。祸根,是他们自己埋下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的时候,人心就容易变。有些出口商,脑子一热,就动了歪心思。为了多赚那么一点点,竟然往水果里加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比如重金属镉。他们可能觉得,反正出货量那么大,谁能查得出来呢?他们真是想错了,错得离谱,他们根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对吃进嘴里的东西,有多较真。
然后,那份通告就来了。去年十二月,中国海关的一张纸,就把所有人的美梦给敲碎了。镉超标,这三个字像锤子一样砸下来,18个果园,15家包装厂,资格立刻暂停。这还不算完,从今年一月开始,所有从越南来的榴莲,百分之百开箱查。百分之百啊,你想想那是什么概念。对整个越南来说,合格的检测机构就那么几家,这根本就是一道过不去的坎。
胡志明港的集装箱,堆得跟山一样高。里面的榴莲,就在那儿静静地等待,等着排队,等着检测,然后,等着慢慢烂掉。市场是最现实的,前四个月,越南对中国的榴含出口,简直是断崖式下跌,跌了七成还不止,那点销售额,连去年同期的零头都算不上。同塔省那边,一斤榴莲的收购价,从五块钱,一路掉到八毛,八毛钱都没人要。更要命的是,雨季来了,烂果子的汁水混着雨水流进湄公河,搞得附近的渔民都快哭了,说现在河里的鱼都学精了,绕着那片水域走,一网撒下去,除了臭水什么都捞不着。
这种因为自己的傲慢和短视而栽跟头的故事,越南不是第一个。你看太平洋那边的澳大利亚,他们为了卖个苹果到中国,足足耗了十五年,也算是上了一堂天价的课。
早在2010年,中国就同意从他们的塔斯马尼亚岛进口苹果了,本来是件大好事。可偏偏,一种小小的果蝇,成了他们怎么也迈不过去的坎。这事儿最让人想不通的是,在之后漫长的十五年里,他们好像没把主要精力放在怎么解决虫害上,反倒是时不时地跳出来抱怨,说中国的检疫标准太“严苛”。这种态度,能换来什么好结果呢?结果就是,他们对华的水果出口一度锐减了百分之三十五,大量的苹果没人要,只能挂在树上,最后变成鸟儿的食物或者烂在泥里。
一直拖,一直耗,直到真的撑不住了。去年八月,他们总理阿尔巴尼斯,亲自带队来了趟中国,这才算是把这个苹果输华的协议给签了下来。不容易啊。
可你看看协议里的条款,那才叫一个严。字字句句,写的都是“规矩”。苹果必须在零点六度的低温下,连续处理14天。每两百箱里,就要抽检至少六百个苹果。甚至,还要搞个什么区块链平台,从开花到采摘,整个过程都得能查到。为了达到这些标准,澳洲的包装厂急疯了,一口气买了200台冷链设备,成本一下子就涨了三成。哎,你说这又是何苦呢?早点踏踏实实地把问题解决了,哪用得着今天这么被动。
这边有人哭得稀里哗啦,那边就有人笑得合不拢嘴。市场空出来了,总得有人填上。
泰国人,那叫一个机灵。他们没在质量上耍花招,而是把赌注押在了物流上。中老铁路,那条钢铁巨龙,直接开通了冷链专列,这简直就是他们的王牌。你想啊,以前走海运,晃晃悠悠半个月才到,现在坐火车,两天,就从泰国到了中国内陆。运输损耗,直接从15%降到了5%都不到。结果就是,在广州的江南市场,一箱32斤的泰国金枕,批发价从1200块降到了730,比越南的货更新鲜,还更便宜。这么一来,泰国榴莲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下子冲到了85%,赚得盆满钵满。
菲律宾也学乖了。总统小马科斯去年来访问,榴莲出口的事儿就敲定了。关键是人家回去之后,榴莲协会立刻就行动,不是忙着庆祝,而是忙着给果农搞培训,确保从种到收,每个环节都得照着中国的标准来,生怕一不小心就步了越南的后尘。
但要说真正的压力,可能还不是来自这些同行。真正的“战火”,是在中国的后院烧起来的。
海南,那地方气候好,现在大片大片的土地都种上了榴莲。他们最大的卖点,就三个字:“树上熟”。这是所有进口水果都难以企及的优势。你想,进口榴莲为了扛得住长途运输,七八分熟就得摘下来,路上再用催熟剂,那口感,多少要打点折扣。可海南的榴莲不一样,它可以在树上等到完全熟透,然后以最完美的状态,直接从果园送到你手上。这中间省了多少海运费,多少冷链成本啊,价格自然就下来了,差不多只有进口猫山王的一半。在北京新发地,海南榴莲一上市,立马就被抢光了。按他们的规划,到2028年,国产榴莲就能满足中国市场10%的需求。你别小看这10%,它足以让任何一个海外出口商晚上睡不着觉。
所以啊,回过头再看看越南田里那些正在腐烂的榴莲,再想想澳大利亚那蹉跎的十五年,答案不是很清楚了吗?中国这个市场,大门永远是开着的,但它欢迎的是那些带着诚意、带着好产品来的朋友。谁要是想把这里当成处理次品的“垃圾桶”,耍小聪明,搞小动作,那对不起,门会关上,而且关得很快。
消费者愿意花钱,是为了品质,为了那一口香甜,而不是为了你的欺骗和傲慢。当泰国的冷链专列呼啸而来,当菲律宾的果农在田里严格把关,当海南的“树上熟”一天比一天多的时候,那些还想着投机取巧的人,恐怕,连后悔的机会都快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