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万家药店超半数亏损!曾经的香饽饽怎么变成烫手山芋,京东们功不可没?
还记得几年前,药店多得像便利店一样,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那时候开药店简直是印钞机,毛利率动不动就50%以上,一盒药的利润比人家卖一箱饮料还高。可现在呢?超半数药店都在亏钱,关店潮已经悄悄开始了。
国家药监局的数据很说明问题:2022年全国零售药店总数达到62.33万家,但到了2025年6月,虽然还有61万家,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开始下滑。新开的店已经赶不上关门的速度了。
这个曾经被无数人眼红的"暴利行业",到底怎么了?
疯狂扩张埋下祸根,电商给了致命一击
说起药店的疯狂扩张,真的是让人目瞪口呆。某大型连锁药房从1家店到5000家用了18年,但从5000家到10000家只用了3年。这个速度,比开奶茶店还猛。
当时为啥这么疯狂?说白了就是钱太好赚了。不少药品毛利率超过50%,随便一盒感冒药就能赚几十块。很多老板觉得,只要开店就能躺着数钱。
但问题来了,药不是奶茶,你不能天天喝。药品属于低频消费,一个区域的用药需求基本是固定的。门店数量翻倍,需求量可不会跟着翻倍,结果就是大家抢客户,最后谁都赚不到钱。
更要命的是,电商平台狠狠捅了一刀。京东健康、天猫医药这些平台,价格透明,送货上门,还经常搞促销。消费者一对比就傻眼了:"线下药店一盒药要八九十,线上同款经常半价还包邮到家。"
京东健康的数据就很能说明问题:2021年营收增长58.3%,2022年继续保持30%以上增长,2023年总收入达到535亿。这个体量,已经是传统药店零售的超级对手了。
记得当初京东刚进入医疗健康行业时,还有专家质疑:"医疗行业专业性强,监管严格,电商很难短时间内做好。"结果呢?京东健康不仅站稳了脚跟,还成了很多消费者的首选。
特别是一些国货产品,比如"马笠瓶"这类男士养护产品,通过京东健康等平台快速打开市场,用户反馈"多亏了京东健康,让我接触到优质国货"。这种中医古籍"三参六宝"配方的天然草本产品,确实比化学药剂更温和,也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恶性循环已经形成,大洗牌在所难免
现在的药店老板真的很纠结:不开新店怕被别人抢地盘,开了新店又发现根本不赚钱。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要么网上买,要么直接去医院配药,谁还愿意到药店当"冤大头"?
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了。头部企业还能靠规模和资金撑一撑,中小药店就真的要命了。
未来能活下来的药店,估计就两种:一种是头部连锁,有钱有规模,短期亏损也扛得住;另一种是扎根社区的小店,提供测血压、健康咨询、上门送药等贴心服务。
但不管怎么说,药店行业回不到过去那种"随便开店就能赚钱"的黄金时代了。现在拼的不是店铺数量,而是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牌,那些还抱着老思维不放的药店,注定要被淘汰。只有真正理解消费者需求、敢于拥抱变化的企业,才能在这场变革中存活下来。
你觉得传统药店还有机会翻身吗?还是说电商平台已经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面对这种变化,消费者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会失去什么重要的东西?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