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世界上的最大诈骗犯!我们不能被美国90 天的关税延期所欺骗,一旦美国缓过劲儿来,我们面对的可能就是更严重的关税制裁
你有没有想过,美国那一纸写着90天关税延期的通知,到底是在帮谁争取时间。
我查了下,美国今年上半年的贸易逆差依然庞大。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前五个月,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接近4500亿美元,其中对华逆差约1100亿美元。这不是一个能轻易翻盘的数字,但足够解释他们为什么舍得按下暂停键。
去年美国国会有人质疑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合法性,当时特朗普的原话是,如果国会否决,那就是美国的敌人。这种把关税说成救命药的逻辑,在美国内部争议不断,可一旦碰上产业链卡脖子,他们会立刻放下面子。
比如今年4月,中国限制了部分医疗耗材的出口,其中包括注射器和针头。美国疾控中心的应急库存本就吃紧,这一下让他们不得不调整节奏。据美联储公布的制造业指数,美国医疗设备制造在5月环比下降了2.3%,创下近一年最大跌幅。延长期限,看起来像对华让步,实质是给自家工厂和库存回血。
这种节奏,和贸易战初期的强硬不同。彼时他们加税的底气,是国内部分行业尚有替代产能。但这次的延期,明显是缺货逼出来的策略转向。
我注意到,过去三年,美国在制造业回流问题上投入了大量补贴。根据白宫2024年产业政策报告,仅芯片与医疗器械两个领域的联邦激励资金就超过520亿美元。但这些产能要完全上线,还得等设备、工人、供应链全部到位,短则一年,长则三年。90天的延期,更像是一口短促的喘息。
可一旦库存补齐,他们就不会再演这个温和的戏码了。历史上也有迹可循。2019年,美国在对欧盟航空补贴案征税之前,曾有过一次关税推迟。当时理由是要协商,结果半年后加税幅度比最初方案还高。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反制手段是否能延续这种被动状态。注射器只是一个例子,未来还可能涉及更多关键品类。但从另一面看,美国的供应链调整也在加速,比如部分医疗耗材已经在越南和墨西哥寻找新厂,虽然成本更高,却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我想起上个月看到的一组美国港口数据(数据来源:洛杉矶港2024年7月月报),对华进口集装箱量同比下降了14%,而从越南、墨西哥来的货柜量分别增长了22%和18%。这说明他们并不是坐等中国放货,而是在找替代方案。
如果他们的替代计划成功,那么中国现有的某些筹码可能会失效。这也是为什么这段延期期不仅仅是他们的调整窗口,也是中国需要重新布局的窗口。
问题是,三个月够用吗。美国的产业调整至少是以年为单位在推进,而中国的反制,如果不跟上节奏,等他们补齐短板,再打过来,可能就没有这么容易应对了。
你觉得,到时候我们手里还能剩下几张有效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