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捧他当元首,他却让老蒋鞠躬谢罪,这傀儡不简单
蒋介石捧他当元首,他却让老蒋鞠躬谢罪,这傀儡不简单
一九四五年八月底,重庆的天,闷得像口没盖严的蒸锅。毛泽东来了,飞机落地那会儿,整个江北机场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随即又瞬间沸腾。闪光灯跟不要钱似的,咔嚓咔嚓响成一片,晃得人睁不开眼。美国大使赫尔利也挤在人堆里,嘴里咕哝着,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好莱坞巨星空降山城了。
蒋介石倒是摆足了东道主的谱,亲自把人迎进了林园。这地方,说白了就是他老蒋的私人别馆,以前是林森主席的官邸,林森去世后也埋在了这里。蒋介石后来又给扩建了一番,搞得跟个小宫殿似的。
可这地方,邪乎得很。到了晚上,风一吹,树影跟鬼爪子一样在墙上晃,起初住进来的人,后半夜都睡不踏实。毛泽东倒像没事人,进了屋子,掸了掸身上的风尘,看不出半点客居他乡的局促。
当天夜里,蒋介石就悄悄摸过来了。两个人关起门来,在烟雾缭绕里谈了大概二十多分钟。门外的卫士耳朵都快贴到门板上了,愣是没听清里头半个字。这二十多分钟,成了后来无数人反复琢磨的谜题。
第二天一大早,蒋介石又来了,说是陪着散散步。俩人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坐下,晨露还挂在叶尖上。老蒋摆出大哥的姿态,问润之先生昨晚睡得可好。毛泽东笑了笑,回了句俏皮话,大意是说人这辈子,三十年前睡不醒,三十年后睡不着。
蒋介石听了,眉毛挑了一下,没接话。他大概是品出了点别的味儿。寒暄几句,他就把话题引到了正主身上,提议一同去吊唁一下长眠于此的林森主席。
这步棋,走得妙。既显出了对前任元首的尊重,又在不经意间,向这位来自延安的对手,宣示了谁才是这片土地上名正言顺的继承者。
说起林森,现在好多人压根不知道他是谁。一提起民国政府的头把交椅,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蒋介石。可实际上,从1932年到1943年,挂着国民政府主席头衔的,一直是这位叫林森的福建老先生。
林森这个人,有意思。早年跟着孙中山闹革命,算是元老。可他骨子里是个文人,不爱抓权,也不爱拉帮结派。他有个外号叫“阿番”,因为年轻时在海外待过,后来大家尊称他“子超先生”。他一生酷爱收藏古玩字画,官邸里摆满了淘来的宝贝,就是不爱摆弄权术。
蒋介石发迹之后,林森的地位就变得很微妙。老蒋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元老来装点门面,压住各方的闲话。选来选去,就看中了这个与世无争的林森。
一九三一年,蒋介石第二次下野,焦头烂额之际,反倒是他亲自把林森推上了国府主席的宝座。林森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这个主席是个什么成色。所以上任之后,军国大事一概不问,每天就是练练字,看看古董,把自己活成了一尊庙里的泥菩萨。
可你真当他是泥菩萨,那就错了。他只是在用一种极高的政治智慧,玩一出现实版的“无为而治”。
“九一八”事变后,人心惶惶,国民政府要迁都洛阳。作为国家元首,林森在会上就说了一句话:“我完全同意”。到了洛阳,他整天没事干,可每次出门散步,都规规矩矩地给在南京的蒋介石发个电报报备。这种滴水不漏的姿态,让想抓他小辫子的人,根本无从下手。
最绝的还是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扣了蒋介石,南京城里乱成一锅粥。何应钦这些主战派,嚷嚷着要派飞机去炸西安。关键时刻,林森从上海赶回南京,连开了几个会,话不多,但分量极重,硬是把主战的声浪给压了下去,力主和平解决。
等到蒋介石被放回来,飞机降落在南京机场。文武百官一拥而上,哭天抢地,表演着各自的忠心。林森就静静地站在不远处,等蒋介石走到跟前,他深深鞠了一躬,说了句:“有累主席受惊了。”
蒋介石当时是什么反应?他赶紧扶住林森,连声说“岂敢岂敢”。场面上一片祥和,可据说林森回家后,跟身边人嘀咕了一句:“演戏给谁看呢?”一句话,道尽了官场的虚伪和自己的清醒。
抗战爆发,林森的态度却异常强硬。汪精卫跑去南京搞伪政府,想拉他入伙,他直接在重庆发表演说,痛斥其为汉奸,并以国家元首的名义下令通缉。汪精卫气得跳脚,自封一个“代理主席”,眼巴巴盼着林森松口,结果到死也没盼来。
他还做了件大事。以中国元首的身份,正式对日、德、意法西斯宣战,推动中国加入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四强”之一。签字的时候,中国的排位,就在美、英、苏之后。
为了抗战,他把自己唯一的养子也送上了前线,在傅作义的部队里当英文秘书。儿子牺牲后,很长一段时间,部队里都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主席的儿子。
一九四三年,林森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一场离奇的车祸,让他突发脑溢血。据说那天是他的车跟一个加拿大外交官的车撞了,事后蒋介石还让戴笠去查,怀疑是日本特务或者政敌下的黑手,可最后也不了了之。
他病危的时候,毛泽东特意派了周恩来去探望。周恩来看见官邸外的马路上车来车往,吵得病人无法静养,就向重庆方面提了个建议。没过多久,那条路真的为他改道了。能让国共两党都放下分歧为他做点事,可见其人望。
林森去世后,举国哀悼。所有的娱乐场所停业一个月,全国各地降半旗致哀。这种规格,在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蒋介石原计划抗战胜利后,将他的灵柩迁回南京举行国葬,可后来的内战,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林森这一生,看似无为,实则是不为。他像个高明的棋手,从不轻易落子,却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守住自己的棋盘。他用一辈子的退让和隐忍,换来了一个国家元首所能得到的最高尊严,也守住了中国在最危难时刻的法统和颜面。
回过头再看重庆林园里的那场会面,蒋介石请毛泽东去吊唁林森,或许不仅仅是政治作秀。在那一刻,面对着这位“无为”元首的陵墓,这两个手握重兵、即将决定中国命运的男人,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历史这东西,有时候挺有意思的。最会耍弄权术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后。反倒是那些看起来与世无争,懂得敬畏和退让的人,往往能活得更通透,也走得更远。林森就像历史长河里的一块压舱石,风浪再大,他都沉在水底,稳住了那艘叫做“中国”的破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