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届人大前,周总理对人事安排的情况,吴德回忆:用心良苦
四届人大召开前,周总理着手人事安排相关事宜,找人谈话。每次谈三四个人,分批次进行。
在和吴德交谈时,周总理让吴德去人大。总理讲:
王洪文表示自己不去人大,不愿意干。华国锋同样也不想去。可总得有政治局的同志去才行,毕竟朱老总跟董总年纪都大了。看看以前,彭真就是副委员长同时还兼任市委第一书记。
吴德立刻拒绝了,称自己没和民主人士打过交道。
周总理神情严肃,说道:“你怎么这般糊涂!”
之后,李先念找吴德聊了聊,给他分析了事情背后的深意。吴德这才懂了周总理的良苦用心。
1974年1月下旬开始,周总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在这个时候,他心里有件事放不下:得找个“接班人”。
周总理十分赏识邓小平。邓小平刚恢复党政军职务没多久,周总理就想着要给邓小平创造各种条件,让他的实际权力更加稳固。
1月18日,周总理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他提议成立中央军委五人小组,成员有叶帅、王洪文、张春桥、邓小平和陈锡联,邓小平借此进入军队领导核心。这成为邓小平接替周总理格局迈出的第一步。
3月,在一场讨论联大六届特别会议参会人选的会议上,“四人帮”针对邓小平发难。他们想出各种理由,不同意外交部提出的由邓小平率团出席会议的意见。
大会第二天,周总理没理会“四人帮”反对,直接在外交部报告上批了“同意”,随后把报告传给毛主席和其他政治局成员。
就在这时,“四人帮”强行“命令”外交部把报告撤回去,江青更是在政治局大闹了一场。
会后,毛主席批评江青,还告诫她最好别反对。
4月19日,邓小平回到国内,周总理设宴欢迎他。
6月1日,周总理身体实在撑不住了,病情严重,住进人民解放军305医院治病。到了7月17日,周总理病着还去参加毛主席召集的在京中央政治局成员会议。
会议期间,毛主席表达了召开四届人大的想法,还提议让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这一安排,实际上是邓小平即将全面接棒身体欠佳的周总理的关键一步。
“四人帮”着急了,他们觉得,要是想打倒“对手”,就得握住“组阁”的大权。
10月6日晚上,江青赶忙到医院,和刚接待完外宾的周总理交谈。江青一股脑说出她对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的“想法”。可即便江青讲了两个小时,周总理在关键问题上,一个字的表态都没有。
江青啥也没捞着,回去就冲王洪文喊:我保留提名的权利!
两天后,周总理把邓小平叫过来谈话,二人一同商议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相关事宜。
四届人大召开之前,张春桥跟江青一同向周总理提议,说想成立文化部,还希望让吴德去当文化部部长。
吴德听说后,赶忙去找周总理提出辞职。他当场讲了两个原因,一是北京的工作任务重,二是自己不懂文化,之前负责文化组的时候,好多工作没处理好。
从总理那出来后,吴德找到李先念,让他跟周总理说一说。
没过多久,张春桥提议让吴德担任副总理,同时兼任文化部长。这显然是“四人帮”一起商量后的决定。
吴德又去找李先念,说自己实在干不了,有困难。李先念就把吴德的想法,大概跟周总理讲了。
实际上,周总理很清楚吴德在文化组的状况。
后来有次谈话,周总理让吴德去人大。一开始吴德不太愿意,后来李先念帮他解开了疑惑。李先念说,只有去人大这个办法,才能让吴德从文化组脱身。
按照规定,人大的人不能同时在政府部门任职。吴德听了相关说法后,才领会到周总理这番安排的深意。
吴德回忆,当时他提议让文化界有名的人当部长,还具体提到了刘大杰教授。可这方案很快就被“四人帮”给否了。接着江青提出让于会泳当部长,周总理考虑后采纳了她这意见。
周总理说人大副委员长里得有一个工人,还得有一个女性。王洪文推荐东北的工人劳模王崇伦,觉得这人不错。但周总理没听他的,选了既是工人又是妇女的李素文来当人大副委员长。
周总理提议谢静宜担任副委员长,之前总理询问吴德看法。吴德同意,因为谢静宜是毛主席指定的北京市委书记。
周总理负责安排人大和国务院的人事,为此找了好多人商议。据总理身边工作人员讲,每次总理和“四人帮”商议此事,都觉得特难,得反复商量。
周总理和好些人商量后,把拟好的人事安排名单,报给了毛主席。当时毛主席在外地,他审阅名单时,把谢静宜担任副委员长一项给划掉了。
吴德被调到人大工作,担任常务副委员长。四届人大开会的时候,他兼任秘书长。他表示,大会结束后,自己就没法再当这个秘书长了,毕竟身上责任重大。
那下一任秘书长该由谁来当呢?吴德建议,找个能搞外事活动的同志来担任。那时候,“四人帮”气势汹汹,吴德没办法,就说,听说毛主席考虑让姬鹏飞当秘书长。
当时,吴德有点慌得没了主意。“四人帮”很诧异,称没听主席讲过这话。这时候,邓小平站出来表示,去问问毛主席就知道了。
后来,邓小平把话传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同意让之前的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担任秘书长。
周总理提出了四个人作为副秘书长的人选,分别是罗青长、武新宇、李金德和沙千里。
四届人大召开前,吴德担任秘书长,负责组织会议。可他对相关情况不太熟悉,每次向周总理汇报时,总理都得逐个说明人员该怎么安排。
10月17日晚上,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江青早有谋划,趁着这个时候,借“风庆轮事件”对周总理和邓小平领导的国务院发起攻击。
散会以后,“四人帮”在江青那儿商量,最后决定让王洪文去长沙,跟毛主席讲邓小平和周总理的坏话。
18号,王洪文没跟中央政治局多数人说,自己偷偷跑去长沙。见到毛主席,他照着来之前“四人帮”一块儿商量的说法,向毛主席作了汇报。
毛主席听他说完,就批评了他,让他得和小平同志处好关系,有事多找总理和剑英同志商量。同时,毛主席也提醒他,别跟江青搅和到一块儿。
王洪文没精打采地回去了。
此前,江青觉得光靠王洪文,毛主席未必能轻信。得知外交部的王海容、唐闻生要随邓小平陪外宾去长沙见毛主席,她赶忙召见王、唐二人,嘱咐她们见到毛主席,就提“风庆轮事件”,还让她们把矛头指向国务院。
在动身前往长沙之前,王海容和唐闻生夜里赶忙到305医院,把江青的谋划都跟周总理讲了。
周总理叫王海容、唐闻生把自己对“风庆轮事件”的想法,讲给毛主席听。
10月20日,毛主席接见完外宾,听了王、唐的谈话。一听完,毛主席就发火了。想到王洪文前两天跑来“告状”,毛主席越发觉得江青的行为很不寻常。
毛主席让王、唐回北京后,把他的意见转告给周总理。意思是总理依旧担任总理。至于召开人大的时间,不光要看筹备情况,还得根据总理的病情来确定。
11月初,周总理虽身患病痛,仍提笔迅速书写,向身处长沙的毛主席汇报四届人大各项准备工作。
12月23日,周总理在生病的情况下,坐飞机前往长沙,当面向毛主席汇报四届人大的筹备情况。同一天,王洪文也跟周总理一同前往。
于是,在湖南省委九所宾馆6号楼的会议室里,毛主席、周总理和王洪文一同坐下交谈。
23日到27日期间,毛主席分别和周恩来、王洪文谈了4次。谈话时,毛主席又批评了王洪文,告诫他别搞“四人帮”,别搞宗派,搞宗派容易出问题。
毛主席得知周总理的病情后,提出等四届人大结束,周总理就安心养病,国务院的事务交予邓小平负责。
周总理听完,郑重地点了下头。
12月26日,毛主席81岁生日。那天,毛主席派王洪文去韶山,自己和周总理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交谈。后来,这次谈话有个很动听的名字,叫“长沙决策” 。
半个月后,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选出了新的国务院领导核心,周总理、邓小平是其中代表。
到这时候,“四人帮”一直渴望实现的“组阁”阴谋,被完全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