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电竞
刘绍安口述红河前线,三次越境运输,战友情深
爱电竞介绍
爱电竞介绍
你的位置:爱电竞 > 爱电竞介绍 >

刘绍安口述红河前线,三次越境运输,战友情深

消息到手,边防老兵刘绍安的口述实录,一份带着浓重时代印记的记忆瞬间拉回到红河前线。就像点开一段尘封录像,谁能想到最平常的汽车兵三进三出越南战场,竟也有这么多冲锋陷阵的片段。不讲大道理,只讲那一脚踩下离合,就是生与死的分界线。三次越境,三种心情,带着枪,带着任务,带着那口气,守卫的就是祖国南疆。

团史文集,红河守望,刘绍安的讲述,从进越南的第一天说起。故事没铺垫,汽油味混着硝烟味,车轮碾过战争的废墟,前方突然堵路,后方烈士刚刚转运,弹药和干粮都是抢着扛上车。路熟不熟,完全不知道,一脚踩下去,走错了怎么办?地图上全是越文,也不会认。前线指挥部传来通知,老兵开路,硬扛皮实,遇见老乡才知道打到哪了。友军指了坐标方向,差点车队就扎到敌人控制区,这是真实的战场,真不是演电影。大家认的不是哪一营哪一连,认的就是同袍,认的是身上这身迷彩,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出车出力。

第一次任务,枪别身上,后座全是干粮弹药,眼前是燃烧的废墟,旁边是不断被送回的伤员、烈士。一边紧张气氛,车里人都没空多说话。过河,浮桥桥板咯吱作响,踩下油门奔进越南神经绷紧。前面关卡一挡,正着急呢,老乡喊一声“老刘”,才感觉像家里人接应。地图对不上,越文全是乱码,完全靠老兵指路,结果拉着物资上了指定山头,地堡全是铁筋水泥,堆满了中国援越物资,子弹、罐头、大米,物资归物资,情分归情分,战争一来全是胜者管账。难有时间感慨,卸下弹药又拉回缴获,全车原路返回,第一次战场之行就这么结。

第二次进越南,时间更紧张。车队组合,主角自己是驾驶员,身边助手,后面跟着支前民兵,三贵州兵,跑一趟前沿大运。途中炮弹落点在前,草丛硝烟未尽,心里犯嘀咕前面是不是伏兵。孙志军抢着用缴获的卡宾枪打点射,真没时间担心射程够不够,谁还顾不上分析特工战术,队长下令原地解散车队,炮火压过来,整队分散,安全第一,车队一脚油门拉开距离。敌人炮火还是追着,不怕他们粗暴就怕他们冷静,车开出火力圈,所有人暗自庆幸。这时候战友之间最信任的就是驾驶技术,爆炸声都是背景音。

车队顶着夜色,山顶待命一夜,各种枪声,战士也就是靠着解放牌卡车,对着窗外握着冲锋枪坐一夜。第二天天亮才收到原路返航指令,这回运气好,撤回来正好归队。草丛那伙越军再也没露头,反正也没人去细查。二进越南,明显感觉是战局胶着,该打该守都看调度。

第三次进越南,气氛完全换了。撤军后的第六天,胜利归来,大家都挂着轻松劲。开着空车,车上全是拉战利品的,村口农舍堆满的缴获物资排成一队。前几天的紧张,一下子被稻谷味道、罐头包和笑声冲淡。战士们抢着把散装稻谷抬进车厢,一个也不剩。东西必须运回国门,副连长一声令下,干到底,不留一粒给敌人。兄弟们七手八脚,几吨粮全装车,回头遇上舟桥连上的老战友催着拆桥,这趟就像赶集似的,冲刺一样回来,谁也没掉队。

这三次越南之行,一个汽车驾驶员,始终在最前线和战场后方之间穿梭。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事无巨细全部得亲身经历。车毁人伤、烈士遗体、越军特工、真假地图、友邻带路、战利品归整,这全部都是边防十三团每一辆军车的日常。真正的战争场景不是枪炮声有多密集,而是能不能把弹药送到位,把伤员安全送回来。

从前沿到后方、从紧张到轻松,三进三出的经历,给后来所有战士都上了最实在的一课。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这样的时刻,但每个曾服役的兵都明白:兵的价值,哪怕只是拉一次物资,守一次关卡,不管是铁骨硬汉,还是默默无闻的驾驶兵,大家都是用自己的办法为边防添砖加瓦。这一点,放到今天绝不过时。

外人看,对越自卫还击战是历史镜头,但身在其中,每一次出征,每一次返回,全是记忆深刻的瞬间。边防十三团的故事,没有谁是主角,全是每个岗位的人拼起来的画面。刘绍安的口述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更多故事,估计每个老兵都能扯出一串。

三进三出,是命令也是选择。普通人觉得平凡,但在历史长河里,这样的平凡足以照亮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再回头读这些老照片老口述,发现所谓的英雄,其实就是紧握方向盘、咬牙坚持的普通士兵。守卫红河,不光是边防十三团的责任,也是所有边疆战士不落下的承诺。这种担当和执行力,什么时候都管用,放到今天还是最值得信赖的力量。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